本文共562字
中國證監會昨(16)日宣告,貨銀對付(DVP)改革將於12月26日正式實施。貨銀對付制度是將證券交收和資金交收關聯起來的機制,形同「一手交錢,一手交券」。貨銀對付啟動上路,有利提高市場資金使用效率,也意味大陸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更進一步。
在貨銀對付正式啟動上路前,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在今年3月已提前一步提出貨銀對付改革的配套措施,將股票類業務最低結算備付金繳納比例自18%調降至16%,為資本市場減費,當時號稱是對證券業「定向降準」。市場也預期,在貨銀對付正式上路後,還會有更多的政策利多將「應出盡出」,激勵A股市場。
中國證券報報導,業內人士評估,貨銀對付已成為國際成熟市場通行的基礎結算制度。而大陸市場現行對個人投資者參與的經紀和融資融券業務,是透過第三方存管、全額保證金、交易前驗資驗券等制度達到貨銀對付的效果;機構投資者參與的自營和託管業務未納入第三方存管。因此,結算制度有待完善。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在金融部門評估規劃(FSAP)中建議:中國結算應當採用完全的DVP模式。隨著越來越多的境外投資者進入大陸市場,國際指數公司亦呼籲大陸應建立國際成熟市場通用的貨銀對付制度。
中國證監會指出,大陸市場的貨銀對付改革,是體現中國特色和階段發展特徵,也就是一方面借鑒國際,一方面也按照大陸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推進。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