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學者:中共打台灣已下定決心 重點是時機問題

本文共1195字

聯合報 記者廖士鋒/即時報導

中共二十大後的兩岸關係發展,持續受到矚目。有學者認為,中共打台灣已下定決心,重點是時機問題,同時也不取決於台灣內部政治變化。

政大國關中心8日舉辦研討會,邀集學者專家討論中共菁英政治與兩岸關係。其中台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張國城將1950年代2次台海危機與2022年台海危機對比,他提到1954年與1958年兩次台海危機,中共是要測試美國「戰略清晰」,希望防止美國從事有利於台灣的「變更現狀」(反攻大陸)、並開展對美外交接觸、同時以戰促談。

推薦

其結果是,1954年美國與中共開始大使級會談,約束前總統蔣中正的軍事行動(中美共同防禦條約);1958年也恢復華沙會談,蔣中正與時任美國國務卿杜勒斯(John Foster Dulles)發布中美聯合公報(約束國軍軍事行動)。對中共而言,「兩次都拿到想要的,2022能拿到什麼?」

張國城分析,上述兩次台海危機與2022年相較,相似之處是中共要測試美國戰略清晰,希望防止美國從事有利於台灣的變更現狀。相異之處則是已不需要透過此法開展對美外交,美台、美中關係已經質變,中國大陸實力已經今非昔比。再加上晶片戰爭、白紙運動的發生,也大為增加戰爭可能性,前車之鑒之一是1941年12月8日的珍珠港事變。

他強調,中共打台灣已經下定決心,重點是時機問題,而不是要不要打,也不取決於台灣內部政治變化,「蔣介石時代哪有台獨問題,沒有阻止中共發動台海危機」。

而佛光大學公共事務系副教授柳金財認為,大陸對台政策具有高度一致性,有差異的地方是重點、濃度的調整。他指出,現在大陸有點「反獨」變「反台」、台灣有點「反共」變「反中」,兩岸敵意螺旋上升,兩岸政策模糊空間的消失,也刺激武統可能性。他建議,台灣對外戰略選擇應從失衡調整為均衡,回歸「友美和中」,改變「聯美抗中」。

台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洪奇昌則指出,中共對台當然會備戰,要以武力威脅迫使台灣內部產生本質性改變,但他認為,經過烏克蘭戰爭,中共會用更審慎態度面對內部與周遭,包含台海與南海。尤其,在與美國國力差距的現實上,包含核心技術科研,大陸在這些創新能量有限。復以中共軍改2017年迄今,面對第一線,軍官獨立思考應變能力仍相對不成熟。洪奇昌評估,「大陸戰力是有限的」。

而台大政治學系名譽教授明居正也強調,在中共看起來,只要不接受中共統一、擁護中共標準的就是台獨。而中共打擊台灣必須找藉口,必須扭轉焦點改變議題,撇開民權主義、民生主義不談,專門談民族主義。明居正強調,台灣現在恰恰好要選邊,過去不選邊是因為美國跟中共一起對抗蘇聯、俄羅斯,我們選美國等於選中共。「但當美中對抗時,我們沒有不選邊空間」。

他也非常認同區分「中共」與「中國」的重要性,指出藍綠白對於區分二者都不夠明確。對於有人稱台灣在「抱美國大腿」,明居正表示不同意,他認為這叫做「撒嬌」,也是伐謀。他並強調,「一昧的避戰,最可能引發戰爭,好好的備戰,能躲避戰爭」。

學者認為,中共犯台不是要不要打的問題,而是時間點問題。圖為近期共軍南海練兵畫面。...
學者認為,中共犯台不是要不要打的問題,而是時間點問題。圖為近期共軍南海練兵畫面。(圖/取自「南海艦隊」微信公眾號)
政大國關中心8日舉辦學術研討會,針對中共政治與兩岸關係等層面,邀集學者專家參與討...
政大國關中心8日舉辦學術研討會,針對中共政治與兩岸關係等層面,邀集學者專家參與討論。(記者廖士鋒/攝影)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胡錫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需要自由度
下一篇
陸首富鍾睒睒 身價減4%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