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notice-title img

親愛的讀者您好:

經濟日報 LifeStyle品味 全新改版,推出精緻的生活情報,內容包括時尚、旅遊、藝文、珠寶、精品、遊艇、汽車、醇酒、手錶...等。

誠摯邀請您,在緊湊的行程之餘,試著放下待辦事項,和我們一同欣賞生活裡的美好事物。



不再通知
明天提醒

美初裁4太陽能陸企涉避稅 TrendForce:短期無實質影響

本文共780字

聯合報 記者葉文義/即時報導

美國商務部本月2日針對四家中國大陸企業比亞迪(柬埔寨)、阿特斯(泰國)、天合光能(泰國)、Vina(隆基控股子公司,越南)進行初裁,表示企業在東南亞國家組裝,以規避美國對中國製太陽能板的反補貼及反傾銷課稅。研究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認為,無論調查結果如何,在2024年6月6日前從東南亞四國進口,並於2024 年12月前安裝到專案上的太陽能板,均可獲得關稅豁免,故此次初裁結果短期內並無實質影響。

比起避稅制裁,TrendForce認為,目前更值得留意的應是從東南亞工廠輸出至美國,其原物料和生產過程是否「涉疆」的認定。

推薦

由於太陽能板產品無法直觀認定或分辨原物料產地,相關供應鏈追溯認證完全依賴於企業提供,這其中美國海關的主觀態度成為決定性的因素,日前晶科使用德國瓦克集團多晶矽生產的太陽能板被放行,可以看作美國對東南亞太陽能板進口核查的態度有所鬆動。

據TrendForce統計,2022年1至8月美國累計太陽能裝機量約14.96GW,年減16%。隨著東南亞豁免政策的最終落地,東南亞太陽能板有望正常輸美,在延遲裝機項目較多、能源價格高漲、能源轉型等因素的助攻下,預計美國市場太陽能裝機需求在未來兩年內將迎來高速成長,樂觀預估,2023年美國市場太陽能裝機需求將可達到35GW至40GW。

從製造端來看,美國本土缺乏完整的產業鏈,太陽能板生產能力較弱,對進口較為依賴,若本次調查持續進行恐將推升美國裝機成本。

由於美國人工成本、能源成本高昂,未來擺脫高製造成本可能性低,且美國換屆選舉在即,新政黨對政策的補貼強度及未來政策執行的力度能否兌現,在美國本土產能及成本都不能形成強有力競爭前,美國可能仍需以來進口太陽能板來應付高增速的裝機需求。因此,TrendForce認為,至少未來2至3年內美國對於中國以及相關海外製造基地的太陽能板產品還是會保持開放態度。

雖然美國商務部初裁4家大陸太陽能業者涉洗產地避稅,但產業研究機構TrendFor...
雖然美國商務部初裁4家大陸太陽能業者涉洗產地避稅,但產業研究機構TrendForce認為,短期仍無實質影響。(新華網)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一帶一路使多國墜債務陷阱 北京跳腳稱潑髒水
下一篇
兩岸快遞/全國石油消費量衰退 31年來首見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