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098字
近期大陸疫情防控措施轉向,各地防控逐步鬆綁。中國傳染病專家稱,根據現有冠病病毒特點,一直按甲類傳染病級別管理的新冠再延續甲級模式並不適宜,回歸乙類管理甚至降級為丙類,都將成為可能。
針對冠病超強傳播力、較強致病力等特點,中國官方在2020年1月將其納入乙類傳染病,但採取甲類傳染病管理措施。
據第一財經報導,對於當前冠病病毒所呈現的流行病特徵是否符合脫離甲類管理的條件、是否適合回歸乙類傳染病管理的問題,一大陸傳染病專家稱,「傳染病管理模式的主要依據來自於傳染病的傳染性和致病力」,對於致病力強、病死率高且傳染性強的傳染病,一般歸為甲類或者乙類甲級管理,管控措施一般是採取強制性隔離、疫區封鎖等。
對於發病率較高,引起高病死率,但傳播能力有限,對社會造成一定危害,會歸為乙類;對於傳染強、致病力弱、病死率低的傳染病,一般歸為丙類。
但隨著病毒不斷變異,當前在全球流行的Omicron變異毒株,其臨床特點也逐步被認知,眾多科學研究以及真實世界的數據顯示,其傳染性逐步增強,但其致病力及病死率降低。因此管理級別又必須要重新考量。
從目前新冠病毒的流行病特徵來看,上述傳染病專家說,很多地方顯示超95%以上的感染者為無症狀和輕症,病死率很低,在這樣的情況下,繼續按照甲類管理顯然不符合科學,所以,冠病回歸乙類管理甚至降級為丙類,都將成為可能。
在中國當前一輪疫情中,無症狀感染者比例仍保持高位。廣州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張屹12月2日在發佈會上通報,本輪疫情廣州市累計報告本土感染者16.27萬例,無症狀感染者佔感染者總數約九成,重症、危重症僅四例,無死亡病例。
中國疾控中心傳防處研究員常昭瑞11月28日在新聞發佈會上也說,國外研究表明,Omicron變異株引起重症和死亡的比例明顯低於之前原始株和關切變異株。
上述傳染病專家說,「很顯然,當前流行毒株的致病力比較弱,在全國已經完成基礎免疫的條件下,按乙類管理已經不成為問題。回歸乙類管理,也可以為未來進一步優化防控措施提供一定的法律依據,做到有法可依。」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感染內科及肝病中心副主任彭劼說,2020年將新冠列為甲級管理,是考慮當時對疾病本身及病毒的認識尚不夠,而且當時病死率很高。如今的Omicron變異株,雖然傳染性變強,但毒力變弱,病死率已大大降低。從病毒及疾病特點看,當下再延續甲級管理的模式並不適宜。
按照傳染病防治法規定,中國將傳染病分為甲類、乙類、丙類。甲類傳染病僅包括霍亂和鼠疫。
乙類包括傳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愛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25種;丙類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等10種。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