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046字
中共前總書記江澤民11月30日逝世後,紀念文章紛至沓來,也透露一些以往較不為人知的細節。有港媒引述消息稱,江澤民任內曾在2001年接見台灣統派時強調,兩岸統一後國號可簡單用「中國」即可,不必「做無謂爭執」。
港媒「香港01」2日晚間刊出一則報導,回顧江澤民生前執政時,兩度接見台灣統派「中國統一聯盟」的交流過程。報導稱,成立於1988年的「中國統一聯盟」,在當時立委胡秋原等人的倡議下,先由學者王曉波起稿致書中共中央,表達對國是之關心,隨後受邀於1990年2月由時任主席、著名作家陳映真率團訪問大陸,江澤民於2月19日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接見全團27名成員。
報導引述陳映真留下的對談紀錄指出,江澤民用了「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臣心」,以及「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等詩詞,寄望兩岸能「不計前嫌」,「採取向前看的態度,多為中華民族的未來着想」。
而當時正值「六四天安門」血腥鎮壓後不久,而江澤民向上述到訪的台灣統派團體保證「中國完全可以保持安定」,「在國內,首先要人民能夠安居樂業,才能國泰民安」;「在國際,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我搞我的社會主義,你搞你的資本主義,誰也不要干涉誰」。
至於兩岸問題,江澤民則藉「香港基本法(草案)」,論證兩岸能在中華民族的基礎上,可以在一個國家的前提下,實行不同的制度。對於「武統」的話題,江澤民表示,不做放棄對台灣使用武力的承諾,是針對外國干涉勢力和分裂主義分子的,「我相信台灣同胞只要把其中的道理弄清楚之後,也就不會反對的理由」。
爾後歷經時任總統李登輝1999年拋出兩國論使兩岸震盪,2001年10月23日至29日,「中國統一聯盟」一行20人再度應北京方面邀請訪問中國大陸。當時仍為中共總書記的江澤民於10月29日接見該團,談話時間長達1.5小時。
報導引述中國統一聯盟返台後於當年11月1日召開的記者說明會內容,指雙方討論到了統一後「國號」的問題,時任主席王津平表示,「他(江澤民)倒是說了幾句很有意思的話」。同行學者王曉波還原當天的見面情況,指出江澤民第一次提到「國號」的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可以simplify,稱為『中國』就可以了」,江澤民還特別講到,「不必去做無謂的爭執」。
最後,江澤民簽字堅持使用正體中文。江澤民在會談中,特別交代如此做的四大理由:「簡繁體字現在可以用電腦轉換;繁體字習字臨帖還可以學習古典詩詞;簡體字雖然在大陸使用,港澳台同胞還使用繁體字;中國字是藝術」。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