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陸學者:全球生產網絡恐重塑 籲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

本文共749字

聯合報 記者林則宏/即時報導

中國能否持續鞏固「世界工廠」地位?大陸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所所長許英明表示,從外部環境來看,受地緣衝突、疫情、極端天氣等因素影響,原有的國際經濟關係規則框架面臨調整,全球生產和供應網絡可能重塑,外貿產業鏈供應鏈不確定性增加。

與此同時,當前大陸國內疫情多發頻發,疫情防控形勢嚴峻複雜,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難度有所增加,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外貿產業生產配套、物流等方面面臨一定挑戰,穩定外貿產業鏈供應鏈任務艱巨。

推薦

許英明在接受中新網專訪時坦承,當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續,外需不確定性增強,大陸國內也面臨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的挑戰,中國外貿「穩量提質」任務艱巨。

他建議,大陸應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積極參與世界貿易組織(WTO)改革,積極推進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和「數位經濟夥伴協定」(DEPA)等多邊合作協定。

對於當前大陸存在一些訂單和產業外遷的現象,許英明認為,這既有中國要素成本上升和產業結構調整的因素,又有中美貿易摩擦等國際大環境的影響。

他指出,隨著大陸國內產業的持續升級、要素結構的變化,部分市場主體進行了全球布局,這也基本符合國際分工和產業升級的發展規律。許英明不諱言,部分訂單和產業外遷,短期內會影響區域的就業和產業鏈布局。

至於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會否因此動搖?許英明強調,短期來看,目前產業外遷的還是以勞動密集型產業和產業鏈相對低端環節為主。

此外,中國有門類齊全、配套完備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許英明說,短期內,其他國家和地區難以構建和替代中國產業鏈供應鏈體系,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地位也不會改變,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不會動搖。

但他仍提醒,需要避免跨國研發機構、產業鏈龍頭等產業鏈的關鍵環節和關鍵領域外遷,方能鞏固提升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地位。

與西方國家關係緊張、「動態清零」防疫政策等因素,導致部分外商重新思考在中國大陸的...
與西方國家關係緊張、「動態清零」防疫政策等因素,導致部分外商重新思考在中國大陸的產業布局。圖為南京一家科技企業的生產線。新華社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女子殺夫藏屍家中冰櫃15個月 繼續用老公手騙公婆錢
下一篇
習普會 聚焦四大領域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