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922字
大陸生態環境部28日透露,將公布「十四五雜訊汙染防治行動計畫」(簡稱聲十條)。這是繼「大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之後,大陸在汙染防治領域又一重要行動計畫。
第一財經報導,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中國環境記協28日聯合舉辦的「普及雜訊防治,共創安寧環境」環境座談會上,大陸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副司長楊龍表示,編制實施《十四五雜訊汙染防治行動計畫》,是全面落實雜訊汙染防治法、加快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雜訊汙染問題的具體行動。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副站長毛玉如透露「聲十條」(送審稿)大致內容指出,「聲十條」按照持續改善聲環境質量的目標,聚焦雜訊汙染的工業源、建築施工源、交通運輸源、社會生活源等,目標到2025年全國聲環境功能區夜間達成率達到85%。
大陸生態環境部16日公布的《2022年中國雜訊汙染防治報告》顯示,全國聲環境功能區晝間達成率為95.4%,夜間為82.9%,年增率分別升高0.8個和2.8個百分點,功能區聲環境質量總體向好,但道路交通幹線兩側區域和居住文教區夜間達成率持續偏低。
2021年,生態環境部門全國生態環境信訪投訴舉報管理平台共接到公眾舉報45萬餘件,其中雜訊擾民問題占全部舉報的45%,居各環境汙染要素的第2位。
全國多地已將雜訊汙染防治納入當地「十四五」相關規劃,推出雜訊汙染防治方案。毛玉如介紹,2021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展監測並向生態環境部報送監測資料的功能區聲環境監測點位有3,521個,區域聲環境監測點位有5萬1,046個,道路交通聲環境監測點位有2萬1,706個。
《2022年中國雜訊汙染防治報告》公布的相關資料顯示,2021年,全國雜訊與振動汙染防治行業總產值約人民幣115億元,其中,交通雜訊與振動汙染防治產值約人民幣78億元,工業企業雜訊與振動汙染防治產值約人民幣15億元,社會生活雜訊與振動汙染防治產值約人民幣13億元,雜訊與振動汙染防治技術服務及其他雜訊與振動汙染防治產值約人民幣9億元。全國雜訊領域科研及產業發展已形成一定規模。
毛玉如透露,生態環境部門將把雜訊汙染防治目標完成情況納入相關考核評價內容,制定相應的考核要求。將工業雜訊汙染納入排汙許可制度,指導地方按照要求制定雜訊重點排汙單位管理名錄。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