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94字
大陸年初將今年經濟成長目標設定為5.5%左右,但中國宏觀經濟論壇26日發布的預測報告指出,在「三重壓力」(指:預期轉弱、需求收縮、供給衝擊)和「超預期因素」衝擊之下,2022年中國經濟實現了「弱企穩」,預計全年將增長3.3%,建議應將2023年經濟增長目標設定為5%。
華爾街日報指出,中國近期新增新冠病例數量創下紀錄高點,官方推動更精準防控、以避免破壞經濟的方式抗疫的努力受到考驗。
諮詢公司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周三在一份報告中說,中國大陸有80多個城市正在為抗擊新冠高感染率而奮戰,而上海封控期間這一數字只有50個。該公司表示,這80個城市創造了中國一半的GDP,出口約佔中國總出口量的90%。
據上海《第一財經》報導,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在發布會上表示,如果大陸2023年上半年能夠大步或全面擺脫疫情衝擊的影響,各項穩增長措施落實到位,尤其是改革開放加大力度,「穩預期、穩信心」見到成效,應力爭2022~2023年兩年平均增速達到5%左右。
大陸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也強調,中國大陸明年非常重要、非常艱巨的任務,就是促進經濟增長重回合理區間。
楊偉民說,大陸今年前三季經濟增長3%,這肯定不是在合理區間。經濟增長持續滑出合理區間,對經濟內在機理的衝擊很大,對經濟發展後勁的影響很大,必須及時扭轉。
他認為,中國大陸明年的政策措施要聚焦在影響增長的關鍵點上,當前影響中國經濟增長的關鍵點為居民消費、房地產和平台經濟。
「目前的需求收縮主要是居民消費的收縮,內需不足也主要是居民消費不足,再考慮到居民購房消費的大幅度萎縮,居民的總消費已經出現了收縮」,楊偉民說。
他指出,居民消費是經濟增長重回合理期間第一個關鍵點。以擴大投資為主的擴大內需政策,應轉變為以擴大居民消費為主,財稅金融等經濟政策要服從和服務於這樣一個大邏輯政策出發點,要把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到議事日程來加快推進。
針對房地產下滑問題,楊偉民提出,應制定綜合性長期性、制度性的房地產新政。他強調,房地產在中國還不是夕陽產業,考慮到中國仍有3億左右的人口在流動,對居民住宅應該還是有需求的。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