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晚清木沙船頑強生存史 150年前長江口二號古船拖入船塢

本文共801字

聯合報 記者廖士鋒/即時報導

大陸重大水下考古項目「長江口二號古船」,25日已經由特製輪船與拖船運送到上海黃浦江畔的楊浦濱江「1號船塢」,未來將開始進行整體清理與挖掘。據指出,這艘在清代同治時期的木質沙船,適逢當時機械動力船大量搶占航運市場時,也體現了晚清時期木質船的頑強生存歷史。

大陸官媒央視新聞25日針對「長江口二號」拖進船塢的歷程進行直播,約莫在午後13時許,畫面顯示專用的打撈工程船「奮力輪」搭載著這艘古船,沿黃浦江緩緩駛入位於楊浦濱江的上海船廠舊址1號船塢內。亦為11月21日淩晨整體打撈出水後,古船打撈工程終於告一個段落。

日前澎湃新聞引述大陸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鍵分析稱,從目前已經掌握的資料,初步判斷這條船有可能是沙船。沙船最早起源於唐代,首先在今天的上海崇明一帶使用。而這條沉船的年代為同治時期(西元1862-1874年),「正好處於中國歷史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機械動力或者說現代化的輪船開始取代了帆船,中國的帆船在這一時期仍然在頑強地運作」。

孫鍵並指出,從船貨目前的性質來看,「長江口二號」很有可能走的是從中國內水長江口水系一直到北方東北亞地區的一個航行路線。而上海作為當時對外輸出或者對外交往的核心點,很多內陸的貨物都是要通過長江口、通過沙船輸入到不同的地區,而且再從東北將不同的豆子、油類作物再帶回到上海。

他強調,「這是非常有意思的,跟我們以前做過的很多沉船都是去印度洋、東南亞地區航線路線以及航行方式都有不同。這條沉船有很多值得我們去研究關注的地方」。

「長江口二號」古船位於長江口航道上,係2015年在開展上海水下考古重點調查時發現。2021年確定採用整體打撈發掘方式進行考古和保護工作,並列為大陸重大水下考古計畫項目。考古人員先前已對「長江口二號」選取前後其中4個艙室進行的小範圍清理,均發現艙內有碼放整齊的景德鎮窯瓷器等精美文物,其中在出水瓷器底部發現「同治年製」款識,為古船斷代提供直接依據。

長江口二號前期600件出水瓷器以景德鎮窯口為主,當中有嫁妝瓶等器物,呈現晚清社會...
長江口二號前期600件出水瓷器以景德鎮窯口為主,當中有嫁妝瓶等器物,呈現晚清社會生活場景。(圖/取自「上海崇明」微信公眾號)
古船進入船塢後,預計2023年10月前,臨時考古站建設可以完成,古船將進入實驗室...
古船進入船塢後,預計2023年10月前,臨時考古站建設可以完成,古船將進入實驗室考古發掘與文物整體保護階段。(圖/取自央視新聞)
長江口二號係由特製打撈船「奮力輪」以首創的技術方案「弧形樑非接觸文物整體遷移技術...
長江口二號係由特製打撈船「奮力輪」以首創的技術方案「弧形樑非接觸文物整體遷移技術」來打撈。(圖/取自中國政府網)
上海市已決定在楊浦上海船廠舊址,利用兩個老船塢和保留的歷史建築籌建長江口二號古船...
上海市已決定在楊浦上海船廠舊址,利用兩個老船塢和保留的歷史建築籌建長江口二號古船博物館。(圖/截自央視新聞直播)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重複染新冠如何應對?陸專家:應第一時間用抗病毒藥物
下一篇
美亞太助卿訪陸 舒緩緊張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