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45字
2022年卡達世界盃開踢,中國大陸企業今年首次躍升為世界盃的最大「金主」,據英國調研公司Global Data的資料,中國企業在本屆世界盃的贊助額再創新高。萬達、蒙牛、海信、vivo四家企業為本屆世界盃贊助13.95億美元,超過美國企業的11億美元。
按年度分,中國企業贊助價值為每年2.07億美元,卡達、美國和其他的企業贊助價值分別為每年1.34億美元、1.29億美元和1.85億美元。中國企業已成本屆世界盃頭號金主。
公開資料顯示,四年前,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的贊助金額總計約24億美元,其中中國企業的贊助金額超過8億美元。按此計算,中國企業本屆世界盃贊助額比上屆增加七成。
中國企業的力量已不可或缺。本屆世界盃官方贊助商約16個,中國企業占6席(上屆有7個):萬達集團是國際足聯合作夥伴,海信集團、蒙牛乳業、vivo是國際足聯世界盃贊助商,雅迪、BOSS直聘是國際足聯世界盃亞太區贊助商。
萬達集團在2016年就斥資8.5億美元,與國際足聯簽下15年的贊助協議,涵蓋到2030年的所有世界盃賽事。vivo早前花費約4.5億美元,與國際足聯簽下6年(2017年-2022年)的贊助協議。外界估計,蒙牛和海信分別為本屆賽事贊助近1億美元。
除了六家世界盃官方贊助商,還有10多家中國企業通過贊助本屆世界盃的參賽球隊和球星來借勢營銷,簽約球隊的包括伊利、廣汽三菱、萬達體育、網易傳媒、TCL、萬和電氣、華帝、萬家樂、盼盼、庫迪咖啡、當貝、小紅書、慕思,後6家是世界盃營銷新面孔;簽約球星的包括蒙牛、伊利、TCL、中信銀行、榮耀。
相比2018年世界盃,贊助本屆世界盃的中國企業整體數量減少了,上屆中國贊助商總共36家,本屆中國贊助商約20家,整體減少了16家,減少了約44%。
中國贊助商的數量減少,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受制於經濟環境,一些企業手上沒有那麼多錢了;二是受到疫情影響,線下活動難以舉辦,贊助成本難攤銷;三是時間因素,本屆世界盃在冬季舉行,酒吧人氣會少於夏天,投入產出效果影響贊助商數量。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