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notice-title img

親愛的讀者您好:

經濟日報 LifeStyle品味 全新改版,推出精緻的生活情報,內容包括時尚、旅遊、藝文、珠寶、精品、遊艇、汽車、醇酒、手錶...等。

誠摯邀請您,在緊湊的行程之餘,試著放下待辦事項,和我們一同欣賞生活裡的美好事物。



不再通知
明天提醒

惠台紅利 有實力才吃得到

本文共536字

經濟日報 記者黃雅慧/台北報導

隨著中美台關係緊張,台商剛好夾在其中。大陸儘管出台許多惠台政策,但台商到底能取得多少實利?工總認為,不論是2018年的「31條」、2019年的「26條」,還是2021年的「11條」,這些措施都是框架,真正落實還在地方政府,而台商是否真正從這些措施中獲益仍難論定。

對於惠台政策,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院長陳明璋認為,台商能得到的實利少。他指出,畢竟兩岸制度不同,就像台商在陸的資金調度仍是得靠自身經營能力,而非大陸市場與制度。另外,就算大陸給了政策紅利,但台企自身實力不夠也沒用。一方面台商年紀大,接班後繼無力。這是「形勢不饒人」。

推薦

對台商而言,「顧身體、練功夫」成了眼前任務。陳明璋說,現在台商就是「按兵不動」,因為在未來三年內要進行大投資的方向不清楚。他提到,今年整個情勢是「穩」,不能躁進,也比較保守。並非台商沒有衝勁,而是外在大環境讓台商認為要先能活下去。畢竟活著也不容易,活著才是王道。

他指出,在觀望這段期間,台商應該在產銷部分下功夫,如果做外銷的就打造第二生產基地,以減少中美爭端帶來的風險,並做到超前部署、開源節流、補足政商關係的功課,同時增強自身的實力。

對兩岸關係,工總積極提出「民間先行、政府支持」的策略,希望能改善兩岸關係。

不過,陳明璋評估兩岸關係要恢復很難。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馬英九將在浦東機場發表談話
下一篇
大陸發改委:化解金融、房市風險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