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07字
威海錫鑲技藝,發祥於清朝光緒末年,興盛於英國租占威海衛時期,已有100多年的歷史。錫鑲技藝是那個時代最早能打入歐洲市場的產品之一。
錫鑲經過二十多道工序手工製成,以景德鎮陶瓷、宜興紫砂等為載體,產品圖案生動形象,內容涉及人文、自然風景等吉祥民俗圖案。製作錫鑲,每一道工序都精雕細刻、極為講究,要經過熔煉、鍛打、鏤雕、鑲嵌、拋光、拼接等十幾道工序,才能製作成作品。現在,錫鑲經過大膽創新,融入新的工藝技術,使產品不斷完善,實現古老手工與現代技藝的完美結合。因為錫鑲產品是純手工作品,每件都不完全一樣。
威海錫鑲技藝是威海獨有的,也是中國大陸唯一的錫鑲技藝。谷祖威,威海錫鑲傳統手工技藝第三代傳人,上世紀80年代,曾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民間藝術家」稱號。
谷祖威說,錫鑲發展至今,在工藝上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但造型上卻有著不少創新,汲取了更多民間民俗精華,推出了古典傳說故事等新圖案,產品種類也從「錫補」和茶壺全身鑲嵌,逐步擴展到花瓶、手杖、魚竿、菸灰罐等日用品鑲嵌。如今,傳統錫鑲技藝仍沿用老一輩的工藝流程。
2014年4月,谷祖威被認定為山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威海錫鑲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他說,希望能有更多人來學習這門傳統技藝,只有學的人越多,才能避免失傳。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