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961字
博世中國總裁陳玉東23日表示,今年9月博世中國汽車控制器供貨困難導致30萬輛車受影響,因此從去年開始,他就很少出席論壇,不是不敢去,而是一去就會因為缺芯被圍堵。
第一財經日報報導,陳玉東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半導體業和汽車業發展的失衡造成了晶片短缺,目前由於缺少整車控制器(VCU),每個月有30萬輛汽車無法完成安裝。
而博世作為主力的VCU供應商也有非常大的困擾,陳玉東說:「22日中午到下午,被四家客戶圍著問什麼時候交貨?都在問第4季的交貨。」
澎湃新聞報導,VCU是實現整車控制決策的核心電子控制單元,一般僅新能源汽車配備,傳統燃油車無需該裝置。
博世既是一個晶片的生產廠,也是最大的晶片使用者和採購者。陳玉東介紹,目前從燃油車到新能源車,一輛車的晶片數量從500片到3000片不等。主要VCU裡面用的晶片大概是750片,博世本身的晶片在每台車上平均只有17片,其中絕大部分700多片都是採購來的,主要來自前十大半導體公司。
陳玉東指出,目前晶片短缺使半導體業和汽車企業失衡造成短缺,每個月基本缺少30萬的控制器,造成很多企業不能完成任務。
此外,汽車行業也同樣面臨著微控制器(MCU)的缺貨情況,MCU影響的不僅是新能源車,還有燃油車。
在日前舉辦的第四屆全球新能源與智慧汽車供應鏈創新大會上,博世中國副總裁蔣健表示,目前汽車供應鏈缺芯情況仍舊存在,「MCU博世自己還是缺的,要向其他供應商買,MCU也是這次缺得最多的。」
MCU被廣泛用於汽車從車身至主控的各環節,是車身動態穩定系統(ESP)、電子控制單元(ECU)等重要模組的核心部件,在燃油車和新能源車上均有使用。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汽車晶片中MCU缺貨最為嚴重。據介紹,目前部分較為緊缺的產品型號交貨周期已經超過50周,較去年同期多了20周左右。
不少業內人士判斷,以MCU為主的汽車晶片缺貨已經不像第2季那樣嚴重,預計第4季可以得到緩解。
納芯微電子董事長王升楊表示,具體到半導體整個產業環節上來看,封裝測試產能已經在全面緩解。從晶圓開始在分化,低壓工藝產能也已經全面緩解,現在比較缺的是高壓BCD工藝和功率器件工藝,這部分的缺口主要源自於汽車、新能源等行業的快速增長。
他認為,近期產能擴建速度還趕不上需求的增長速度,所以汽車相關品類的缺芯還會持續更久一段時間。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