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588字
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工作黨委副書記、市經濟信息化委主任吳金城14日在中共上海市委外宣辦舉行「奮進新徵程 建功新時代」黨委專題系列記者會上,介紹了當前上海集成電路產業階段性成果。他指出,上海企業在集成電路領域,已經實現14奈米先進工藝規模量產,90奈米光刻機、5奈米刻蝕機、12英吋大矽片、國產CPU、5G晶片等實現突破;全市集成電路產業規模達到人民幣2,500億元(約新台幣1.1兆元),約佔大陸全國25%,集聚重點企業超過1000家,吸引大陸全國40%的集成電路人才。
事實上,據IT之家報導,中芯國際第一代FinFET 14奈米工藝早於2019年第四季便完成量產,第二代 FinFET N+1 工藝先前規劃在2021年底實現規模量產,至今終於確認。而這裡的14奈米並非指代去美化產品。
此外,根據中芯國際公布的訊息,N+1工藝和現有的14奈米工藝相比,性能提升了20%,功耗降低了 57%,邏輯面積縮小了 63%,系統單晶片(SoC) 面積減少了55%,接近台積電8nm工藝,之後的N+2工藝性能和成本都會更高一些。
吳金城也提到,上海聚焦綠色低碳,聚焦能源清潔化、原料低碳化、材料功能化、過程高效化、終端電氣化和資源循環化等「六化」趨勢,推動「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裝備、新能源」五大領域發展,加快培育綠色企業、零碳示範工廠、綠色產業鏈,2025年產業規模達到5,000億元。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