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982字
隨著電動車站上產業風口,大陸換電行業正夯。奧動新能源知名度因此水漲船高,聯席董事長、聯席執行長,被業界稱為「中國換電第一人」的張建平也浮出檯面。
2000年底,正逢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也是大陸融入世界經濟的關鍵年代,當時已經移民美國五年的張建平決定回大陸蘭州創業,創辦「開創科技」。2001年,張建平和當時合夥人一起構思,提出了「電車分家,電池租賃,電網介入」的技術思路和商業構想,並用當時仍在起步階段的3D動畫技術做演示。
不過,張建平提出的技術、商業模式未被市場接受,因為大陸業界對這些內容感到十分陌生,因此也缺乏強大的金主支援。所以張建平與公司只好自掏腰包購買公車,自己改裝後交由蘭州公交使用。
2003年,蘭州開創科技終於找到「婆家」,他們和美國鼎邦控股有限公司代表簽署合資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在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合作建設年產1萬輛卡式電池組電動公車生產線。2006年,蘭州開創科技的換電公車正式上路,他們還為31路公車的兩輛示範車輛建立一個簡陋的換電站,這也是全球首個換電站。但走到這一步,讓開創科技花了人民幣500多萬(約新台幣逾2,200萬元),還背上一身債。
但張建平認為這些過程是值得的。因為在過程中他實現並落地了當初的商業模式。2004年,張建平毅然決然與團隊轉戰北京,並在2007年取得來自北京奧組委人民幣760萬的訂單。這也是他們首張訂單。
2016年,張建平再度迎來新階段。他與奧飛娛樂董事長蔡東青共同成立奧動新能源,聚焦於換電站營運與市場拓展。張建平曾公開介紹,奧動新能源已建成超600座換電站,計劃在2025年達到1萬座規模。目前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換電商業平台。
競爭對手包括寧德時代、蔚來汽車也在分食換電業的大餅。但張建平反認為奧動新能源最大挑戰不是來自外部,而是內部人才培養與經營管理。
另外,張建平認為,換電是非常大的產業,不能都自己做,「方式越多,成功機會越大」,所以奧動新能源近年頻尋找合作對象。比如去年與中石化達成戰略合作與戰略投資。雙方宣布將在大陸全國超過3萬座中石化加油站網點布局換電站。
展望後路,張建平仍花許多心力在人才招募、培養上。他正忙於招人、技術創新,同時也在研究華為的股權激勵機制,希望能從內部培養幹部。張建平在熬了20年,現正趕上行業好時機,也因此,如何持續加固、做強企業或許是張建平這樣風口企業家最在乎的事。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