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41字
全球經濟減速衝擊大陸出口動能明顯轉弱。大陸海關總署昨(7)日公布數據顯示,以美元計,8月出口年增7.1%,進口年增0.3%,兩項數據都低於前值和市場預期。分析人士指出,接下來在高基期和外需走弱背景下,大陸出口增速下行將是基本趨勢,這意味著下半年穩增長將更倚重內需市場。
大陸8月出口3,149.2億美元,年增7.1%,明顯低於7月18%的增幅,亦低於市場預期;8月進口2,355.3億美元,年增0.3%;與7月創紀錄的1,012.6億美元貿易順差相比,8月順差793.9億美元,創5月上海解除封鎖以來的最低水準。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鄭後成對澎湃新聞表示,8月摩根大通全球製造業PMI新訂單指數48.2,較前值下行0.7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位於榮枯線50之下,預示全球需求進入收縮狀態,是中國大陸8月出口增速大幅下行的主導因素。
受疫情及先前旱情限電等因素影響,當前大陸國內對上游原材料需求整體較弱,這是近期進口增速持續偏低的基本面因素。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接下來大陸國內經濟將保持恢復勢頭,但進口需求大幅擴張可能性較小,加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還有下行趨勢,未來一段時間進口增速將大致保持低位波動態勢。
國泰君安國際首席經濟學家周浩認為,大陸出口疲軟似乎比預期來得早,因為最近的航運數據表明,隨著航運價格大幅下跌,美國和歐盟的需求已經放緩。公開資料顯示,大陸8月八大主要港口外貿貨櫃輸送量年增速走弱至-0.1%,而7月為成長14.7%。
展望出口後市,鄭後成指出,去年8月、9月出口金額當月分別年增長25.41%、27.93%,去年基期較高,不利今年9月出口增長表現。王青表示,伴隨去年同期出口基期抬高,以及海外經濟下行態勢對出口影響進一步體現,預計9月出口增速有可能下降至5%左右。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