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360字
美國總統拜登、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28日通話,雙方就台灣問題的表述被認為與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的亞洲行密切相關。大陸國關學者認為,不論裴洛西是否訪台,雙方應有相較發生軍事衝突風險更低的軍事措施可以使用,且在中方對「底線」的強烈表態下,相信美方不會選擇進一步刺激台海軍事衝突的舉動。
閩南師範大學圓山學院教授朱磊指出,習近平闡述對台立場時態度非常堅定,「民意不可違,玩火必自焚。希望美方看清楚這一點。」不僅提醒美方注意要重視14多億人的「民意」,指出在台灣問題上挑釁中國的危害,還傳遞出中方視台灣問題為「國家核心利益中的核心」的政策思維。
對於據新華社報導,拜登向習近平重申,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美方不支持台灣「獨立」。朱磊說,再結合本月上旬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將美國對中國政府作出的「四不一無意」承諾提升為「六不一開放」,顯示美國國內雖然有不少鷹派聲音,但以美國總統為首的行政體系在對華政策和台灣問題上的表態,基本能夠保持理性、遵守底線、明辨是非。
至於美媒NBC報導,裴洛西於29日出訪亞洲,並將台灣以「暫定」方式列入,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受訪坦言,拜登無法對裴洛西的出訪與否做出決定,因此他宣稱這只是裴洛西的決定,以免發生雙邊軍事衝突,並向中國大陸重複了「一個中國政策」,或許還包括「戰略性模糊」。
在此之下,面對中方不只一次宣布,若裴洛西訪台將採取嚴厲的必要措施,在拜習通話後,時殷弘認為,中方所謂的軍事措施,應會少於那些有「重大風險」,導致軍事衝突的措施。且若裴洛西真的訪台,美國軍方採取措施保障其安全,應也有比造成衝突風險更小的選項。
時殷弘說,面對高度不確定性,中國大陸政府首先要留出合理充足的戰略和戰術靈活空間。時殷弘先前受訪時也曾提到,中方會清楚表達希望裴洛西取消行程,北京也不願現階段和美國發生衝突,拜習此次通話就顯示,儘管雙方關係緊張,但願意談。
朱磊表示,與其他美國卸任高官訪台不同,裴洛西此次訪台計劃是在其現職任期內,且她與拜登同屬民主黨,其舉動代表美國總統的立場,若她以美國眾議長身分訪台,完全明顯違背美方在中美聯合公報中的承諾,可能會被解讀為美國對華立場及政策的正式改變,這種錯誤信號是中美雙方都不願看到的。
朱磊說,為阻止此類可能危及台海和平的事件發生,中國外交部已多次表態反對裴洛西訪台,國防部也表明絕不會坐視不管,相信這樣強烈的表態,美方應該可以知道中方的底線,不會選擇進一步刺激台海軍事衝突的舉動。
就此次拜習通話的經貿、公衛、氣候等議題,時殷弘認為,在諸多對抗的背景下,與拜習3月舉行線上峰會相比,此次情勢更加糟糕,即使美方取消川普政府時期對中國進口產品加徵的關稅,也很難找到進一步突破的可能性。
朱磊說,拜登上台後,中美元首曾分別在去年2月和9月兩次通電話,去年11月16日和今年3月18日,以及7月28日,中美元首三次視頻通話,就事關中美關係發展的戰略性、全局性、根本性問題以及共同關心的重要問題進行了充分、深入的溝通和交流。
他認為,中美經貿問題只是眾多議題的其中之一,不一定每次都要展開討論。在當前裴洛西計劃訪台這種嚴重挑釁中美關係的事件面前,台灣問題無疑是最重要議題,因此這次視頻會晤的重點,是強調對核心問題要有足夠重視,切勿草率決策,避免雙方都不願發生的危險。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