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119字
兩岸關係緊張之際,一本描述中共地下黨在台灣活動的「血沃寶島—中共台灣英烈」新書最近上市,書中收錄31名地下黨在台灣「犧牲」的故事,不少事蹟還是首次全面公開,大陸國台辦主任劉結一還為此書引言推介。
北京青年報報導,「血沃寶島—中共台灣英烈」收錄的31位「英烈」中,來自大陸的「英烈」23人,來自台灣本島「英烈」7人,還有1人是海外僑胞,其中有8位是女性。
這些「英烈」中年齡最大的是吳石,犧牲時56歲。他受中共領導,隱蔽在國民黨軍中先後擔任中將、參謀次長,在渡江戰役等關鍵節點提供了核心情報,為解放戰爭戰事的加速結束作出了特殊貢獻。
1949年8月16日,福州解放前一天,吳石乘坐飛機從福州飛往台灣,並在抵達台灣後繼續向中共提供台灣的重要情報。
1950年3月,吳石因身份暴露被捕入獄,慘遭酷刑折磨而致一隻眼睛失明。同年6月10日,被台灣當局以「為中共從事間諜活動」的罪名執行死刑。
年齡最小的是台胞李蒼降烈士,犧牲時剛剛26歲。他出生於台北望族,少年時就充滿祖國意識和抗日精神,長大後積極聯絡有志青年討論反日問題,還在台北淡水觀音山山頂掛起一面中國國旗。抗戰勝利後,李蒼降參加中共黨組織,投身新民主主義革命。
1950年,李蒼降不幸被捕,受盡酷刑仍堅貞不屈,當年即被槍殺。他的妻子也入獄受刑,並早產生下女兒,李蒼降給在獄中出生女兒起名為黎紅,表示對經歷困苦的黎紅的未來充滿期待,希望女兒能傳承紅色基因。
為何此時要專門編寫此書講述這段歷史?劉結一引言表示,由於兩岸長期隔絕,特別是當年地下鬥爭的殘酷性、特殊性、複雜性,中國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在臺灣英勇鬥爭的革命歷史,革命先輩的英雄事蹟、高尚情操和犧牲精神一直鮮為人知。
劉結一說,中國共產黨始終與台灣同胞戰鬥在一起,台灣革命史是中國現代史和中共黨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披露那一段塵封的歷史,對於弘揚偉大的建黨精神,豐富黨的精神譜系,傳承紅色基因,激勵兩岸同胞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促進祖國統一進程繼續奮鬥具有重要意義。
7月2日,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學術顧問王衛星在「人民政協報」撰文指出,抗戰勝利後,退踞台灣的國民黨集團推行殘酷的白色恐怖,島內革命運動被血腥鎮壓,被國民黨當局判刑的共產黨員和人民群眾至少有7550人,被判死刑的超過1100人,還有很多人被秘密殺害。
根據統計,當年潛伏在台灣的中共地下黨成員因台灣實行「檢肅匪諜條例」而被一一破獲,多人遭到槍決,中共認定他們是「英烈」,並在北京西山無名英雄廣場銘刻他們的名字紀念。但這些「匪諜」後來幾乎全被我政府認定為白色恐怖「受難者」,獲得政府賠償與平反,例如書中提及的李蒼降,促轉會已在2018年10月撤銷其有罪判決。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