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32字
促進疫後復甦的同時,中國大陸也持續鞏固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雙碳」目標。大陸國家發改委1日發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目標規劃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3.3兆度左右,占整體電力消費比重為33%,並加快發展鈉鋰子電池、地熱、可再生能源製氫,建設陸上、海上風電基地等。
該規劃由大陸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財政部等九部委聯合印發,從介紹當前中國大陸的可再生能源發展情勢,到設定十四五(2021年到2025年)期間發展目標,以及一系列優化、保障的執行措施,共十部分33項。
據通知,2025年,大陸可再生能源消費總量目標為十億噸標準煤左右,十四五期間,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增量中占比超過50%。
同時,可再生能源年發電量達3.3兆度左右,使全大陸可再生能源電力總量消納責任權重達33%左右,可再生能源電力非水電消納責任權重達18%左右。十四五期間,風力、太陽能發電量翻倍。
「消納責任權重」要求,是大陸為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消納利用比率,設定的保障機制,可看成可再生能源於整體電力消費中的占比目標。
非電能源上,通知也設定,2025年地熱能供暖、生物質供熱、生物質燃料、太陽能熱等非電利用規模,應達6,000萬噸標準煤以上。
據大陸國家能源局,2021年,全社會用電量8兆3,128億度,年增10.3%,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含水電、風電、太陽能和生物質發電)為2.48兆度,占用電量的29.8%。
為達目標,規劃提出,要加強前沿技術和核心技術攻關,包括超大型海上風電機組研製、掌握新一代太陽能電池技術、發展納鋰子電池等高能量密度儲能技術、展開規模化可再生能源製氫示範,以及發展相關基礎設施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等試點,加大綠色債券、綠色信貸支持,推進化工、煤礦、交通等重點領域綠氫替代。
規劃還列舉,要加快建設黃河上游、河西走廊、藏東南、川滇黔桂等地的七大陸上新能源基地、水風光綜合基地、五大海上風電基地群,推進農村綠色低碳發展,如城鎮屋頂太陽能發電、千鄉萬村馭風行動等。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