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10字
世衛組織日前2度指出中國大陸清零防疫政策不可持續,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23日刊文指,從經濟賬、成本賬、生命賬、國情賬等方面來計算,「動態清零」總方針不僅可持續,而且必須堅持。這顯示,中共將毫不動搖地堅持「動態清零」政策。
文章提到,從經濟賬來算,隨著疫情的持續肆虐,一些國家以保經濟為由放鬆了疫情管控。然而,疫情才是拖累經濟的罪魁禍首。今年第一季,美國實際GDP按年降1.4%,歐元區GDP按季度增長僅為0.3%。中國在2020年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2021年GDP突破110兆元,按年增長8.1%,今年前4個月,外貿進出口總值按年增長7.9%。中國大陸疫情防控成效顯著,不僅使自身產業鏈供應鏈保持了強大韌性,而且以實際行動維護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
從「成本賬」來算,一些國家放開防控措施後,出現勞動力短缺、醫療系統持續承壓、企業缺崗嚴重、公共部門運轉不暢等情況,這些都將造成嚴重損失。中國的「動態清零」總方針不是追求零感染,而是要以最低的社會成本,在最短的時間內控制住疫情,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正常生產生活秩序,讓中國絕大多數地區、絕大多數民眾生產生活正常。所以,「動態清零」是綜合社會成本最低的抗疫策略。
再算「生命賬」,《刺針》(The Lancet)雜誌3月發表的一篇論文稱,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期間,全球超額死亡估計達1,820萬人,超額死亡率為每10萬人120.3人;美國超額死亡率每10萬人179.3人;中國超額死亡率僅為每10萬人0.6人。
另外還有「國情賬」,中國地域廣闊、人口眾多,各地醫療衛生條件存在差異,疫苗接種在不同人群之間存在不平衡性,加上老年人口基數大,如不及時從嚴防控,勢必令易感人群感染風險加大,最終將形成規模性反彈,後果不堪設想。
文章最後強調,中國完全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實現「動態清零」,有充分的信心打贏疫情防控這場硬仗,為全球團結抗疫作出更大貢獻。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