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689字
大陸多個城市紛紛取消執行多年的購房限制政策,惟有南京等個別城市政策「朝令夕改」,引發關注。大陸官媒《證券時報》發文重申,鬆綁限購還需穩妥拿捏,「房住不炒」仍是堅實底線。
《證券時報》23日刊登的文章稱,在各大城市取消限制政策之際,也有個別城市鬆綁購房政策「朝令夕改」,說明地方主政者仍在小心平衡穩定市場與防止炒房的關係。可以預期,各地鬆綁限購政策將會在「房住不炒」的前提之下展開,各地的政策進度不會一步到位。
文中指出,各地購房支持政策持續出台,從非熱點城市擴展到熱點城市,從公積金政策到限購、限貸、限售等限制性政策鬆綁,範圍和力度不斷加大。 4月底中國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支持各地從當地實際出發完善房地產政策」,是對今年來各種寬鬆政策的認可,也給予地方政府更大的調整權限。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表述的前一句話是「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房住不炒」仍是各地因城施策調整政策的前提和底線。
文中以南京取消二手房限購的政策遭遇「半日遊」來說明,支持合理居住購房需求的政策可以出台,但不能無底線地刺激需求,還要防止投機炒房行為出現。
文章認為,當前樓市面臨的主要壓力是需求不足。要恢復市場信心、改善市場預期,最關鍵的是要精準施策,把真正的(包括潛在的)居住消費需求激發出來。但是從長周期看,房價已不具備再次爆發式上漲的條件,所以可以觀察到此前各地的鬆綁政策邊際效應正呈現遞減趨勢。非熱點城市的購房政策調整,可視為釋放真實需求的惠民政策,不太可能引起當地房價快速上漲。在此背景下,下一階段鬆綁購房政策的城市還會繼續增加,只是政策調整的尺度和力道需要主政者根據當地情況恰當拿捏。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