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22字
隨長三角推進復工復產,大陸有色金屬行業陸續回暖,但今年來持續震盪的鉛價,近期卻連七降,使得上海期貨交易所滬鉛期貨主力合約價格跌至今年以來新低。專家指出,鉛消費有80%以上來自鉛蓄電池,相關需求不佳主因是汽車產銷大幅下滑。
第一財經統計,自5月6日開始至5月13日夜盤,滬鉛期貨主力合約連續下跌,跌破每公噸人民幣1萬5,000元大關後,13日夜盤創下今年以來新低,每公噸報人民幣1萬4,750元。
截至13日夜盤,滬鉛期貨主力合約收報每公噸人民幣1萬4,810元,短短七天內累計跌幅達6.03%;另上海有色網1號鉛錠現貨均價收於每公噸人民幣1萬4,950元,累計跌幅4.32%。
寶城期貨金融研究所所長程小勇指出,鉛價持續下跌可能與以下四個方面有關係:一是當前大陸國內經濟下滑,導致鉛需求自4月以來下降明顯,其中,佔鉛消費80%以上的鉛蓄電池,受汽車產銷大幅下滑的影響,同樣出現產銷走弱的趨勢
二是海外鉛礦供應恢復,使得大陸原生鉛減產的情況越來越少;三是先前大陸國內再生鉛產量增長較快,使得鉛供應處於擴張;四是從社會庫存來看,5月鉛錠庫存遠高於去年同期,面臨去庫存的壓力。
中信建投期貨有色高級分析師王賢偉也認為,近期滬鉛下跌與其基本面略顯疲軟有關。他說,從下游消費來看,蓄電池廠家反應目前訂單情況一般,下游處在季節性淡季。
展望後市,王賢偉說,短期內下跌空間有限,因為再生鉛利潤已過低,企業增產意願不高,將使供應量出現收縮。與此同時,隨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汽車等主要消費產業鏈逐漸復工復產,下游需求或將恢復。
對於企業方面的影響,程小勇認為,鉛價若持續下跌,有利於下游鉛蓄電池企業,在其他原材料價格高漲的情況下,緩和部分利潤受原材料擠壓的壓力,改善其經營環境。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