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597字
大陸國家航天局27日發布的第五部航太白皮書《2021中國的航太》指出,未來五年要加快航太技術成果向經濟社會的轉移轉化,培育發展太空旅遊、太空生物製藥、空間碎片清除、空間試驗等太空經濟新業態。
據央視新聞報導,白皮書介紹了2016年以來,大陸在航太領域的工程和科學應用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同時也介紹了未來5年大陸航太事業發展的主要任務、政策與措施、國際交流與合作。
推薦
大陸國家航天局表示,未來五年將培育壯大空間應用產業,支撐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推動空間應用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豐富應用場景,創新商業模式。面向行業和區域發展以及大眾多樣化需求,深化通信、導航、遙感資訊綜合應用。
大陸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豔華表示,過去五年是中國大陸航太創新發展的五年。運載火箭加快更新換代,以長征五號為代表的新一代無毒無汙染運載火箭陸續投入使用,商業運載火箭不斷湧現,形成陸地、海上多樣化的發射能力。
他表示,2016年至2021年12月,共實施207次發射,長征火箭發射成功率96.7%。中國空間站建造全面實施,6名太空人先後進駐,開啟了有人長期駐留時代。探月工程「繞、落、回」圓滿收官,嫦娥四號首次著陸月背巡視探測,嫦娥五號帶回1,731克月壤。
吳豔華指出,天問一號實現中國航太從地月系到行星際探測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了「中國印跡」。空間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形成體系能力。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