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90字
在北京、深圳、珠海等地接連傳出疑似因國際快遞引發的新冠疫情後,廣州已要求,曾於本月16日至19日收到國際快遞、快件的市民,必須接受核酸檢測。20日起,廣州全市國際快遞、快件收件者,收件後第3天至第7天,可憑有效憑證或「廣州疾控」通知,在社區核酸檢測點進行一次免費核酸檢測。
廣州市疾控中心也提醒市民,盡量減少從境外疫情高風險國家和地區郵購、快遞物品;在收取郵件、快遞時應保持安全距離,手部消毒前避免用手觸摸眼、鼻、口。
如收到國際郵件快件或貨物,簽收、拆封時建議佩戴好口罩和手套;拆快遞時應動作輕柔,勿大力擠壓內外包裝;同時以濕巾對外包裝、境外郵件內物擦拭清潔;處理完包裹後及時摘下手套,用流水洗手或使用手部消毒劑,手部清洗消毒後方可接觸眼、鼻、口及其他物品,快遞外包裝按生活垃圾分類要求及時妥善處理。
在收取國際郵件、快件或貨物後,如出現發燒、咳嗽、喉嚨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急性症狀,應及時到醫療機構診治排查。
不過,南方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趙衛表示,物品核酸陽性不代表物品表面一定有活的病毒。「當病毒存在於物體表面一段時間後,就會失去活力。但病毒的核酸依然存在,所以出現了物品表面核酸檢測陽性的現象。」
趙衛表示,核酸檢測呈陽性的物品要將病毒傳染給人並造成人出現臨床症狀,至少要滿足三個條件:
一、有傳染源,即物體表面的病毒是活病毒,而不是病毒的「屍體」;
二、有合適的傳播途徑。就新冠病毒而言,主要是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
三、有易感染人群,即接觸的人免疫力較低。
趙衛強調,必須同時滿足這三個條件才會出現「物傳人」。因此,要降低「物傳人」風險,及時消毒並做好個人防範工作就很重要。
據《上觀新聞》報導,大陸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副司長邊作棟表示,國際郵件、快件送抵中國大陸後,機場相關機構、海關監管區、郵政快遞企業、末端網點都會進行消毒。亦即,國際郵件在送到收件人手上前,至少會經過四次消毒。
但邊作棟表示,國際郵件的「最後一公里」投遞,以及消費者拿到後的自我防護,依然不能鬆懈。
邊作棟也提醒快遞員,應落實好戴口罩、勤洗手、測體溫、不聚集等基本的健康防護要求。同時持證上崗、持健康碼上崗。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