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013字
美國總統氣候特使柯瑞3日結束訪華行程,但他在北京官員會談時出明顯分歧。香港中通社報導,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劉衛東指出,美國將中國視為敵人,又希望中國在一些問題上配合、幫助自己,這種想法很幼稚,也不切實際。
柯瑞8月31日至9月3日到訪天津。他此行除與大陸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舉行會談,還透過視訊分別與大陸國務院副總理韓正、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大陸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進行會談。
柯瑞對北京表示,氣候變化問題比政治問題更重要,「氣候不是意識形態問題,不是黨派問題,不是地緣戰略武器」,他敦促中國政府不要讓政治影響雙方的氣候問題合作。
但據新華社報導,王毅告訴柯瑞,美方希望氣候變化合作成為中美關係的「綠洲」,但如果「綠洲」周圍都是「荒漠」,「綠洲」遲早會被沙化。中美氣候變化合作不可能脫離中美關係的大環境。
韓正與柯瑞會談時也說,應對氣候變化是中美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必須以信任為前提。楊潔篪更當面批評,「一段時間以來,由於美方採取一系列干涉中國內政、損害中方利益的嚴重錯誤行徑,中美關係遭遇嚴重困難。」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劉衛東接受香港中通社採訪時指出,柯瑞此行顯然沒有達到目標,因為中美在此次會談中表現出的立場,明顯是南轅北轍的,沒有共同目標。
劉衛東表示,美國近期在幾乎所有對華議題上都會摻進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因素,但在氣候問題卻不再強調意識形態,這完全是從自身利益來考慮的。拜登政府不過是希望通過領導全球氣候變化治理運動,確保及提升美國的國際領導地位。
劉衛東說,「美國將中國視作敵人,又希望中國在一些問題上配合、幫助自己,這種想法是很幼稚的,或者說是美國長期高高在上行使霸權,很難理解這種想法是不切實際的。美國要在氣候等議題上排除政治影響,是不現實的。」
他指出,中方的意圖很明確,就是要統一標準:如果美國希望在任何事情上都是「政治掛帥」,那就保持同樣的標準。如果一會要講意識形態,一會又想佔盡好處,這是中方不能接受的。
早前不少分析認為,氣候變化、對抗新冠疫情、核擴散等,是中美可以合作的領域。但柯衛東認為,美國不會就對華強硬的既定國策作出大幅調整。因此目前看來,在這些「有潛力的」議題上,中美更多的也是衝突,而非合作,這與兩國關係的大環境有關。
劉衛東預期,在氣候變化議題一再受挫後,美國可能會調整政策,將氣候變化與安全、人權視作一類,不再尋求與中國大陸的合作,而是設法增加對北京施壓。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