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501字
根據商業倡導組織「可能的任務夥伴關係」(MPP)最新研究,包括印度和墨西哥在內多個新興經濟體所組成的「工業陽光帶」,正憑藉豐沛的再生能源與來自中國的技術,挑戰歐美在綠色工業的主導地位。
MPP分析全球清潔能源投資趨勢發現,在已宣布但尚未融資的1.6兆美元綠色工業項目當中,有59%位於這些日照充足的新興國家。
這些地區擁有得天獨厚的再生能源發電條件,尤其是太陽能,還受益於中國出口的太陽能板、儲能電池、電解槽等關鍵設備,使其在綠氫、綠氨等新興領域快速擴張。
印度南部安德拉邦是典型案例,那裡正在興建年產能100萬噸的綠氨工廠,計劃2030年能擴產四倍到500萬噸。
目前全球清潔技術的投資仍由中國領先,占全球現有項目的25%,美國和歐盟分別以22%和14%的占比緊追其後。
能源轉型委員會主席Adair Turner指出,上述新興經濟體正著眼於清潔材料、化學品和燃料等綠色產品的轉型契機,一方面來自國內工業化產生的龐大需求,另一方面來自國際環保標準日趨嚴格帶來的市場機會。
不過,資金短缺仍是最大障礙。全球826個大型清潔項目中,僅8%真正投入運營,多數卡在融資階段,主因是國際投資人偏好位於歐美的「低風險」項目。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