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亞洲正加快去美元化 反映美元武器化效應持續發酵

在地緣政治不確定性、貨幣政策變動以及匯率避險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亞洲正逐漸擺脫對美元的依賴。圖為美元、韓元、日圓及人民幣等鈔。 路透
在地緣政治不確定性、貨幣政策變動以及匯率避險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亞洲正逐漸擺脫對美元的依賴。圖為美元、韓元、日圓及人民幣等鈔。 路透

本文共792字

經濟日報 編譯林聰毅/綜合外電

在地緣政治不確定性、貨幣政策變動以及匯率避險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亞洲正逐漸擺脫對美元的依賴。美國銀行(BofA)預期,東南亞國協(ASEAN,東協)將加快「去美元化」的步伐。

荷蘭國際集團(ING)外匯策略師佩索萊(Francesco Pesole)表示:「川普反覆無常的貿易決策和美元的劇烈貶值,可能正在鼓勵加速轉向其他貨幣。」

投資人和政府官員開始意識到,美國雖未公開將美元武器化,但似乎已在貿易談判以美元為手段。巴克萊銀行亞洲外匯和新興市場總經策略主管科特查(Mitul Kotecha)表示,這已導致各國重新評估以美元為主的投資組合。

三菱日聯金融集團(MUFG)亞洲全球市場研究主管李琳( Lin Li)表示,去美元化正在加快,尤其是亞洲經濟體正尋求減少對美元的依賴,希望以本幣為交易媒介以降低外匯風險。

東協在日前的「2026-2030年經濟共同體戰略計畫」中,承諾在貿易和投資中增加使用本幣,透過推廣本幣結算並加強區域支付連線,以降低匯率波動的衝擊。美銀指出,東協加速去美元化主要受兩大因素驅動,一是個人和企業逐漸把美元儲蓄兌換回本幣,二是投資大戶更積極為外國投資避險。

除了東協,印度和中國大陸等金磚國家正積極開發和推廣自己的支付系統,以繞過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等傳統系統,北京也一直在推動以人民幣進行雙邊貿易結算。

巴克萊的科特查說,去美元化是「緩慢持續的過程」,各國央行逐步降低美元的外匯存底占比。新加坡、南韓、台灣、香港和中國大陸等亞洲經濟體擁有大量外國資產,最有可能將其海外獲利或資產匯回,並且兌換成為本幣。

野村證券全球外匯策略主管陳立偉說:「我們看到了包括日圓、韓元和新台幣的優異表現。」他觀察到,很大一部分的外匯避險交易來自壽險公司、退休金基金和避險基金等機構投資人。野村指出,日本壽險公司的避險比率4-和5月由44%增至48%,台灣的避險率約為70%。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英郵局系統冤案首份報告出爐 1萬人有資格獲賠償
下一篇
川普通知六國稅率再加1 菲律賓從17%變20% 台灣還未上榜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