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美台合作如何重新定位? 美智庫:川普對理念無感 應重視務實互利

本文共907字

聯合報 編譯盧思綸/即時報導

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e)以「美國與台灣是否能推動共同願景?」為題的專文指出,現在正是台灣人受考驗的時刻,面對內部政治分裂,加上對美國可靠性的質疑,助長北京削弱台灣人對未來的信心。若川普政府要穩定台海局勢,該施壓的是中國而非台灣,並應提出以美國自身利益為基礎的美台務實倡議。

布魯金斯研究所約翰桑頓中國中心主任何瑞恩(Ryan Hass)提到,中國自2016年以來對台採取「不動武的脅迫行動」(coercion without violence),意圖削弱台灣民眾對未來的信心。賴清德上任後專注防堵中國干預,卻也引發政治對立,使台灣政局動盪、社會信心下滑,正中北京下懷。

北京試圖消磨台灣意志的心理戰,也因台灣對美國的信心下滑而更加奏效。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的調查,有60%的台灣人認為川普執政下的美國不值得信賴。

何瑞恩主張,若華府希望在中國壓力升高下維持台海穩定,考量川普對意識形態論述的冷淡態度,以及他在防衛安全夥伴問題上的缺乏堅定立場,若要強化台灣對自身未來的信心,作為必須務實,才具說服力。要具備可信度,這類訊號必須奠基於美國自身的利益,而非流於高調的價值訴求或意識形態號召。

事實上,美台關係具備高度互補:台灣缺乏能源與土地,美國供應充足;而美國的再工業化則離不開台灣的技術與投資,特別是台積電的擴廠計畫。

美台強化高層溝通、推動技術合作,不僅互利,也有助於穩固全球AI與晶片供應鏈中的關鍵角色。

何瑞恩指出,儘管有人擔心台灣會因這些投資而被掏空,但考量到全球AI革命對先進晶片如爆炸曲線般的需求,台灣作為全球晶片生產核心的地位將不會動搖。

何瑞恩總結寫到,台灣內部政治分裂,加上對美國不可靠的觀感,正為中國削弱台灣民眾對未來的信心提供溫床。面對這項挑戰,美國此時不該對台灣施壓,要求照單全收美方指令。若川普政府真要就台海穩定問題強硬表態,對象應該是中國。

何瑞恩表示,過去近十年,中國不斷升高脅迫手段,對台海安全構成的威脅,遠遠超過賴清德或蔡英文的任何言論。也正因如此,現在是華府與台北攜手合作、共創雙贏的時刻。隨著AI革命加速,美台應該把握相互扶持、共同迎戰當前挑戰的機會。

美國總統川普(左)與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右)3月在白宮宣布台積電對美投資案。歐新...
美國總統川普(左)與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右)3月在白宮宣布台積電對美投資案。歐新社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LME 期銅下跌 川普計劃對銅徵收50%關稅
下一篇
台幣還會再強升一波?三大理由...美元下半年恐續貶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