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310字
2025年是全球邁向永續轉型的關鍵之年,挑戰與機會並存,CSRone 永續智庫聯手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信義書院,日前正式發表最新調查報告 《2025 臺灣暨亞太永續報告現況與趨勢》,曾任中經院綠色經濟研究所主任、現為ERM Taiwan永灃環境顧問公司合夥人溫麗琪指出,台灣1,262 家上市公司碳排放量占全國總排放量 60%,其中 247 家上市櫃企業,以而以歐盟碳交易價格(EU ETS)評估環境外部成本高達新台幣 5,409 億元,以航運、油電燃氣與塑膠工業負擔最高。
「2025 台灣暨亞太永續報告現況與趨勢」,此次研究分析574本2024年永續報告書,聚焦資本額 20 億以上的台灣企業,剖析台灣及亞太區企業在治理、環境、社會三大核心面向的現況與趨勢。其中臺灣企業TOP 3 重大主題為「職業健康安全」、「經濟績效」與「教育與訓練」。「氣候變遷風險」連 2 年居首,而「新技術、產品及服務開發風險」首度入圍,反映企業在創新過程中對轉型風險的關注升高。
在企業治理正從「承諾」邁向「制度深化」部分,已有88.2% 企業已設立永續委員會,77.4% 定期向董事會報告 ESG 事務,顯示永續已融入企業長期營運策略。此外,35% 企業高層將薪酬與永續績效連結,81.2% 永續委員會已指定代表,顯示 ESG 行動已由單一職能擴展至跨部門協作,並逐步落實至日常營運。
此外,企業的減碳行動與生物多樣性正走向雙軌實踐,在報告顯示,67.2% 企業已揭露淨零目標,且有此外62% 企業已制定長期目標,展現從短期應對轉向長期規劃的趨勢,94.4% 企業揭露溫室氣體排放數據,其中56.8% 企業涵蓋範疇三(供應鏈)排放,但主要仍限於組織內部邊緣範疇,顯示企業在上下游碳盤查方面仍有提升空間。另外,金融保險業碳權作為揭露程度高,52.2% 資本額100 億以上之企業揭露內部碳定價作為;另外數據顯示僅有9.9% 於報告書參考TNFD框架揭露資訊,其中減緩與復育為企業回應生物多樣性主要方式,顯示在生態保護策略的深化與具體行動上仍有待提升。
促進多元利害關係人的共好行動部分,企業社會承諾正逐步擴大及深耕,關注範圍從職業安全、供應鏈擴展至社會公益與人權。今年67.9% 企業將「職業健康與安全」視為重大主題,反映企業對勞動權益的重視。52.8% 企業的社會公益行動已結合核心本業,68.1% 企業明確發展主軸,顯示公益行動已融入企業策略,強化社會影響力。然而企業在人權制度化管理上仍有明顯進步空間,報告以有設定人權相關目標的152間企業為分析基準,僅有 57 家進行人權盡職調查,95家簡單提及,顯示大多數企業仍未建立完善內部人權風險評估機制。
報告也指出,整體亞太區企業組織永續發展呈現明顯「M 型化趨勢」,總體而言,台灣、新加坡和南韓在永續發展方面表現穩定且突出。台灣自2022 年開始連續3年穩居榜首,並在 2024 年取得最高評分77.1%。新加坡則保持穩定成長排名第二66.4%,顯示其在永續發展領域的深遠視角,南韓在2018 年和2019 年位居第一後排名有所波動,此次重返第三名為64%。
亞太區企業SDGs 透明度揭露逐步改善,指標揭露率穩步上升,但具體目標設定與檢核機制仍待強化。亞太地區SDGs營運整合度平均 56.7%,其中臺灣以 84% 居首。台灣、泰國、馬來西亞表現較佳,主要受到政府政策支持、企業組織意識提升以及來自利害關係人的壓力所驅動。此次報告同步發表亞太10國「ESG儀表板」,讓讀者一次掌握亞太地區市值前10大企業永續作為。
中華經濟研究院博士温麗琪指出,環境外部成本已成企業財務與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報告顯示,台灣 1,262 家上市公司碳排放量占全國總排放量 60%,其中 247 家上市櫃企業,以而以歐盟碳交易價格(EU ETS)評估環境外部成本高達新台幣 5,409 億元,以航運、油電燃氣與塑膠工業負擔最高。碳定價將直接影響企業競爭力,以歐盟2023碳交易均價的情境來看,67家企業的淨利將由正轉負,顯示高碳排企業所面臨的轉型壓力。
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李宜樺強調整合永續及財務思維的營運策略是企業建立韌性的關鍵;S&P 標普全球評級高級經理鍾尚民分享了氣候轉型評估(Climate Transition Assessment,CTA)方法,指出企業設定具有雄心且具體之氣候轉型目標的重要性;而台灣微軟公共業務事業群總經理陳守正以及AMD產品開發資深總監劉駿逸,則從另一視角分享,提出企業在永續轉型上面臨從市場、資源配置優化,到數據分散及管理的挑戰,AI技術的應用將提升企業轉型的精準及效率。
SHIFT Switzerland 董事長 Christian Haeuselmann開場分享循環經濟不僅是一種商業模式,更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帶來多個耳目一新的廢料轉身案例。而ERM 大中華區諮詢部主管 Piers Touzel則分享了永續轉型的5大行動方案,並強調高層決策及落實、市場創新、夥伴合作網路、持續與韌性等各面在轉型推動的重要性。
臺灣永續界年度盛會「第11屆 2025 亞太永續分析國際論壇暨臺灣循環經濟獎頒獎典禮」,由CSRone 永續智庫、中華經濟研究院、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信義書院、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國泰金控所共同主辦;共同合辦單位包含: ERM Taiwan、UL Taiwan;策略合作夥伴包括:國泰人壽、玉山金控、南山人壽;協力合作夥伴包含:BSI 英國標準協會台灣分公司、中國生產力中心、台灣愛普生、TASS 等單位;共好夥伴:寫意達、達美航空、叡揚資訊。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