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77字
路透引述四名印度官員報導,總理莫迪政府已決定任由規模230億美元的印度製造獎勵計畫失效,不會從既有的14個試行產業擴大,生產截止期限也不予延長。印度製造業發展停滯,時間正值印度試圖躲避美國總統川普發動的貿易戰砲火。
公開資料顯示,蘋果供應商鴻海、印度巨頭信實工業等約750家業者,已參與這項「生產掛鉤獎勵計畫」。印度政府承諾,若業者在期限前達成個別的生產目標,將發放現金獎勵;當局力圖在2025年前,將本國製造業占經濟的比重增至25%。
然而,根據路透見到的政府文件與往來信函,許多參與計畫的企業未能啟動生產,達標的企業更發現,政府補助的發放速度過慢。
印度商務部的分析顯示,截至去年10月,參與計畫企業合計生產價值1,519.3億美元的貨物,僅達當局設定目標的37%。新德里當局僅發放17.3億美元獎勵金,發放目標的達成率不到8%。
負責監督該計畫的莫迪辦公室與商務部未回覆路透的置評請求。自從計畫推出這四年來,製造業在印度經濟占比,降至14.3%。
兩位官員表示,計畫中止不代表新德里當局放棄振興製造業的宏圖,政府已在規劃替代方案。
另名官員指出,印度政府考慮補助特定產業的建廠資金,使業者得以更快回收成本,而非等到產品生產與銷售後才可獲得補貼。
新德里智庫社會發展理事會貿易專家達爾說,原先獎勵計畫「恐是我國重振製造業最後機會」,「若連規模如此龐大的計畫都受挫,其他方案怎麼可能奏效?」
印度政府去年捍衛計畫成效,尤其是製藥業與手機製造等產業均實現爆炸性增長。不過,對鋼鐵、紡織、太陽能面板製造等產業的提振成效不如預期,原因是這些產業遭遇中國大陸同業的低價競爭。
據Counterpoint Research 20日發布的數據,2024年三星電子印度製智慧手機出貨量成長7%,占印度製智慧手機總出貨量20%,vivo以14%的占有率名列第二,出貨量成長率也是14%。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