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86字
近期,美國和烏克蘭官員在沙烏地阿拉伯,達成了一項俄烏戰爭30天的停火協議。但俄羅斯總統普丁之後表示,莫斯科原則上同意這項停火協議,但烏克蘭必須投降,並帶來持久和平,消除這場危機的根源,確實強人所難。
隨即,美國總統川普呼籲普丁總統,對被圍困的烏克蘭士兵予以人道待遇。對此普丁總統表示,若烏克蘭士兵放下武器投降,俄方將保證他們的生命安全,並依據國際法和俄羅斯法律給予合理待遇。然而,烏克蘭方面否認其士兵被包圍,並指責俄方散布虛假資訊,試圖對烏克蘭及其盟友施加壓力。
對於歐洲而言,自主自強的計劃緩不濟急,故歐洲仍需美國一定程度的支持。然而,歐盟各國正在加強區域內的軍事與經濟合作,特別提出8000億歐元的防務預算,旨在應對日益複雜的全球安全形勢,提升歐洲的軍事能力,以期逐步減少對美國的依賴。
同時,西方國家正加大對普丁的反制,敦促其與烏克蘭展開和平談判。英國首相斯塔莫(Sir Keir Rodney Starmer)批評普丁對和平計畫的回應,並強調需要強有力且持久的和平,包括對烏克蘭的安全保障。
需要注意的是,俄羅斯還提出的停戰條件相當嚴苛,包括要求烏克蘭不加入北約、不在烏克蘭部署外國軍隊,以及國際社會承認克里米亞和烏東四州屬於俄國。總而言之,美俄雙方已展開談判,並就停戰事宜達成初步共識,但由於俄方提出的條件嚴苛,且烏克蘭未參與相關會談,未來的和平進程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原本拜登總統支持烏克蘭的完全勝利,以便削弱俄羅斯,歐洲國家因擔憂戰爭拖延,會進一步損害歐洲經濟與社會穩定,希望早日結束戰爭。如今川普的立場剛好相反,也使得歐洲國家騎虎難下,是否與如何繼續支持烏克蘭,已陷入左右為難。目前歐洲國家硬著頭皮支持烏克蘭,看似有意戰略自主,以減少對美國的依賴,但是這會維持多久,實在難以預估。
如今,若俄烏戰爭結束,歐洲國家可能白忙一場。其結果將決定未來世界秩序,影響美歐、中俄關係,以及全球地緣政治格局,歐洲如何在「支持烏克蘭」與「維護自身利益」之間取得平衡,將是影響國際局勢的關鍵變數,並可能導致美歐關係出現新模式,影響美國對未來國際秩序的發展,其中東亞地區也將是重點之一。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