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韓招手企業回流 不如預期

新冠疫情後,多國政府都以誘因和減稅優惠吸引企業回流,然而,南韓企業同期的回流數量卻不如預期。(美聯社)
新冠疫情後,多國政府都以誘因和減稅優惠吸引企業回流,然而,南韓企業同期的回流數量卻不如預期。(美聯社)

本文共798字

經濟日報 編譯吳孟真/綜合外電

在新冠疫情後,多國政府都以誘因和減稅優惠吸引企業回流,然而,南韓企業同期的回流數量卻不如預期,原因在於政府的獎勵措施和支持較少。

韓國經濟日報報導,南韓2014年推出「回流法」(Reshoring Act),提供獎勵和賦稅優惠,今年5月又推出「回流支持策略2.0」,提供每家回流企業最多400億韓元(3,000萬美元)的補助,但截至8月,只有13家企業獲選為回流企業,且完全沒有大企業。

根據目前法規,回流韓企可獲七年企業稅全免,之後三年減免一半。但事實上,回流的韓企過去五年獲得的減稅優惠僅20億韓元。

南韓貿易、工業和能源部資料顯示,過去五年只有108家韓企回流國內,平均每年略多於20家,其中只有四家大企業,其餘多數為中小企業。

產業人士說,若這個趨勢持續下去,每年回流的韓企可能降到20家以下。

曾任三星電子資深主管的執政黨國會議員高東真指出,「去年有2,816家韓企透過外國直接投資向海外發展,是回流企業的100多倍」。

相較下,回流日本的大企業數量年年成長,過去十年來,每年約有600~700家日企回流,遠多於同期的151間韓企,例如豐田汽車(Toyota)、本田汽車(Honda)、安川電機(Yaskawa)、速霸陸(Subaru)及Canon等,Panasonic去年也把冷氣製造基地由廣州移回日本滋賀縣。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也在2010年啟動「再造美國」(Remaking America)企業回流倡議。2011-2019年共3,327家美企遷回本土,每年平均369家。歐盟也對回流的企業,提供慷慨的補貼。

專家表示,南韓市場相對較小、人力成本較高,是韓企回流面臨的主要難題,敦促政府應在就業和基建方面創造更有利的商業環境,並且建議改革法規,例如放寬企業在首爾都會區營運的限制。

根據7月公布的「IMD世界競爭力年報」,南韓在67個受評比國家中,「商業條件」排名第49,「政府效能」則位居第39名。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曾自稱有75%義大利血統 阿根廷總統獲義國公民身分
下一篇
尹錫悅回應國會彈劾:旅程暫時停下但「絕不放棄」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