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933字
在世界各國積極防範「中國震撼2.0」來襲之際,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再度警告,中國大陸的工業策略已對全球造成威脅,需要各國採取一致的因應行動。這也是G7財政部長本周在義大利集會時將討論的議題之一。
葉倫21日在德國法蘭克福金融與管理學院獲頒榮譽博士學位,並發表演說,她重申,美國並不打算實施反中政策;但也表示,中國的行動對全球經濟構成威脅,需要各國協力因應。
她說,美國及歐洲必須合作,反制中國的超額工業產能;她並警告,廉價中國產品出口浪潮,是全球經濟的重大威脅。
葉倫指出,「中國的工業政策可能似乎與我們相隔甚遠,但如果我們不做出策略性且一致性的反應,我們國家與全世界的企業存活都可能陷入風險之中」。
美國希望能藉由歐、美共同陣線,令中國相信最大的貿易夥伴準備對中國產品設置貿易障礙。葉倫指中國正致力於壟斷潔淨能源科技及其他產業,表示這項企圖心「也可能阻止各國建立一些能夠帶動本身經濟成長的產業,包括新興市場國家」。
美國上周宣布對中國多項產品開徵或提高關稅,可能對歐洲造成壓力,也將設法抑制中國對歐出口。
歐洲官員已在考慮對中國汽車加徵關稅。歐洲進口的電動車中,有37%來自中國,包括中國廠牌與特斯拉車款,以及德國汽車公司旗下中國廠所生產的電動車。
就連拉美也正效仿美國和歐洲,對大陸進口商品加徵高關稅 ,不僅使原本融洽的對中關係陷入緊張,也顯示全球保護主義浪潮擴大。
彭博資訊報導,過去幾周以來,墨西哥、智利及巴西都提高了對中國鋼鐵產品的關稅,某些情況下甚至提高了一倍以上,哥倫比亞也可能跟進。
中國大陸近年來在拉美市場的影響力愈來愈強,已成為當地原物料的最大買家和主要投資人,不過,拉美也成為中國大陸另一個銷售商品的市場。地區鋼鐵協會Alacero的數據,目前中國向拉美年出口近1,000萬噸、價值85億美元的鋼材,遠多於2000年的80,500噸。
龍洲經訊中國研究副總監貝多爾(Christopher Beddor)表示,從某些方面來看,這些全球南方的開發中國家,是反映全球對中國大陸貿易情緒的更佳指標,顯示「針對中國商品的貿易保護主義高牆,正在許多地方豎起,不僅是在富裕國家」,最大的風險是鋼材成為主張中國大陸正在出口過剩產能的另一個範例,而開發中國家接受這種論述的可能性很高。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