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notice-title img

關稅風暴接踵而來,快看專家如何解析,抓穩投資、發掘獲利!現在訂閱,立即暢讀經濟 VIP 好文,還有黃金等你拿喔!


⭐不限方案訂閱送 7-11 100 元
⭐年訂有機會獨得黃金豆一錢


不再通知
notice-title img

關稅風暴接踵而來,快看專家如何解析,抓穩投資、發掘獲利!現在訂閱,立即暢讀經濟 VIP 好文,還有黃金等你拿喔!


⭐不限方案訂閱送 7-11 100 元
⭐年訂有機會獨得黃金豆一錢


不再通知

企業成敗在懂不懂「認錯」!資深投行家點評10個經典案例:馬斯克太狠了

馬斯克。 路透
馬斯克。 路透

本文共1791字

經濟日報 商業周刊

撰文者:黃齊元

摘要

1.市場變化快速,很少企業CEO能在策略上不失誤,但若能在發現不對時立即認錯並做出改變,企業通常還是能反彈回升。

2.本文列舉10項案例。

最近市場變化很快,企業CEO需要經常更換策略。很少人能永遠維持正確,但重點是發現不對時知錯能改。

我觀察一些企業發現,在關鍵時間點「認錯」非常重要,CEO毅然做出應對通常能反彈,反之就會衰退。我挑了10大案例與大家分享。

1.最早認錯——微軟

微軟已超越蘋果,成為美國市值第一名企業。微軟執行長納德拉(Satya Nadella)2014年接棒時,發現微軟的雲端業務遠遠落後亞馬遜AWS,很早承認錯誤、急起直追。近期微軟Azure和AWS市占差距縮小,且因為AI布局成功,股價大漲。

2.最晚認錯——蘋果

蘋果在股王寶座上待了10年,但年初市值被微軟超越,今年還放棄了電動車,也缺乏明確的AI策略。蘋果的問題是太驕傲,明知風向不對,但總認為自己有優勢,卻和競爭對手差距越來越遠,只好認賠出場。

3.最誠實認錯——英特爾

英特爾近期公布晶圓代工部門2023年虧損高達70億美元,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坦承這是受到錯誤決策拖累,他還提前向投資人打預防針,表示2024年虧損金額將會到達頂峰。這也是一種策略,把醜話講在前面,跟投資人懺悔「我錯了,但明天會更好,相信我」!

4.最快認錯——Meta

臉書佐伯格(Mark Zuckerberg)2021年起積極朝元宇宙轉型,把公司名改為Meta,但前年底看到微軟跨入AI領域,一見風向不對,立刻轉型AI、毫不猶豫,將元宇宙進度放緩。他的果斷使股價大漲,有人覺得太投機,但這就是其長處。

5.不肯認錯——Google

Google在20年前是美國市值龍頭。2016年前以AlphaGo打敗南韓棋王,創造AI里程碑,但沒想到AI進程被微軟超車,趕緊推出聊天機器人Bard,卻在發表會中誤答,造成股價大跌。

最近Google終於站穩腳步,市值上周升到2兆美元。但CEO一直沒有承認錯誤,雖挽回一些面子,不過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他搞砸了。

6.最狠的認錯——特斯拉

特斯拉最近很衰,全球裁員10%。由於純電動車銷量被比亞迪超越,特斯拉趕緊推出自駕計程車(Robotaxi),但仍無法挽回投資人信心。馬斯克最近又飛到北京跟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見面,成為唯一符合全自動輔助駕駛資格的外資企業,當天股價反彈15%。

馬斯克橫衝直撞,犯了錯毫不留情砍自己人,再跑到中國討救兵,讓人目瞪口呆。

7.最糟的認錯——波音

在美國成分股中,最令人失望的藍籌股非波音莫屬。最近幾個月波音飛機頻出狀況,讓大家不敢坐他們飛機。前任CEO米倫伯格(Dennis Muilenburg)為了利潤,犧牲品質管控,但在航空行業,安全不容許有任何差錯。

最近波音CEO凱爾洪(Dave Calhoun)宣布將在2024年底辭職,表示會記取教訓、努力改善,但已經太遲,大家對公司徹底喪失信心。

8.最有成果的認錯——奇異

奇異上世紀是美國最傑出的公司。但前任CEO威爾許(Jack Welch)決策不當,種下後來衰敗的種子。現任CEO卡普(Lawrence Culp)完成不可能任務,大手筆把整個組織一拆為三,並將其中一家公司奇異航空重新上市,近期股價大漲。

9.最有決心的認錯——緯創

緯創多年在手機代工領域只是老三,幾年前覺悟,不應在無法成為領導者的市場待下去,壯士斷腕把中國工廠賣給立訊、把印度工廠賣給塔塔,全心轉向AI及創新領域。押對了這波AI熱潮,股價變4倍,成為麻雀變鳳凰典範。

10.最值得尊敬的認錯——日本

日本曾走過失落30年,在前首相安倍晉三帶領下射出三箭,雖然短期內沒有成效,但現在成為亞洲最閃亮的經濟明星,連巴菲特都緊抱日本股票不放。隨著台積電赴日投資,日本將東山再起,前途不可限量。這種耐心轉型、浴火鳳凰的故事,相當激勵人心。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商業周刊》網站。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Uber Eats併foodpanda然後呢?全聯會是海嘯第一排⋯電商老將解讀

全台近247萬戶免繳房屋稅,你家也是嗎?免稅2條件公開

十年來第一次!台灣小米全面換血、台籍高層團滅⋯發生什麼事?

中年遇到主管不尊重、年輕人不禮貌...無法率性離職,該怎麼辦?

台灣人在日本工作的職場觀察:日本人個個開了天眼,話不用說出口就懂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創立於1987年,是台灣發行量最大的財經雜誌,同時也是最具影響力的媒體之一。總是在關鍵時刻,提供讀者「先進觀念‧輕鬆掌握」具深度與廣度的第一手消息。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商船三井財測拖累日航運股齊跌 分析師:前景恐比預期黯淡!
下一篇
川普包裹法案7月通過太樂觀?美眾院議長:愈快愈好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