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351字
【閱讀集點 好禮雙重奏】
1點已入帳!
全球各國政府規劃推動半導體製造的規模目前將近3,800億美元,其中美國、歐盟、日本甚至印度等大國已分配的補助已近810億美元,而中國大陸規劃斥資的金額也不遑多讓。在這全球晶片霸權的對決中,台積電(2330)既是主角,也處於衝突的最前線。
彭博報導,西方國家原本最對中國大陸在關鍵電子領域快速崛起產生疑慮,卻在疫情期間因晶片短缺演變為全面恐慌。如今,半導體已不只攸關經濟安全,還牽涉到美國科技製造業的復興,在人工智慧(AI)領域保持優勢,甚至台海和平。
蘭德(RAND)資深中國和戰略科技顧問古德瑞契(Jimmy Goodrich)說:「毫無疑問,就和中國在科技上的競爭而言,我們已經踏上不歸路,特別是在半導體領域,」「雙方基本上都視此為優先的國家戰略目標。」
美國
在美國,投資計畫已達關鍵時刻,上個月官方公布以61億美元的補助美光(Micron),加上早先陸續宣布對英特爾、台積電和三星電子的撥款,已承諾補助金額已將近330億美元。
歐盟
在大西洋對岸,歐盟已定妥463億美元擴充本地產能的計畫。歐洲執委會估計,半導體業公家和民間投資總額將超過1,080億美元,主要用於支持大型製造廠。
歐洲最大的兩個項目位於德國:一個是英特爾價值約360億美元的晶圓廠建廠計畫,將獲得近110億美元的補助;另一個是110億美元的台積電合資企業,半數將由官方支付。不過,歐洲委員會迄未對這兩個投資案做最後核可。專家已警告,歐盟的投資將不足以實現2030年生產占全世界20%的目標。
日本
日本經濟產業省自2021年6月推動晶片製造以來,已取得約253億美元的資金。其中167億美元已分配台積電兩座晶圓廠和 Rapidus 另一座位於北海道的晶圓廠。日本本土扶植的 Rapidus 計劃2027年量產2奈米邏輯晶片。
南韓
相較之下,南韓避免像美日以直接融資和補貼的方式,而是傾向以政策引導財團投資。在半導體領域,南韓政府在據估計2,460億美元支出中扮演支持的角色。南韓企劃財政部12日表示,規劃提出一項全面性的晶片投資與研發支持計畫,規模突破10兆韓元(73億美元)。
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目前建設的半導體廠比全世界任何地方都多,將生產較成熟製程的晶片,同時累積實現自製所需的專業知識。中國也在努力開發可替代輝達(Nvidia)AI晶片在內先進半導體。
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IA)估計,北京方面投入半導體業的資金可能超過美國,據估計支出將超過1,420億美元。此外,中國政府還籌備270億美元用於所謂的「大基金」,統一調度官方對企業的投資,包括對中芯國際和華為的投資。
另一個統計數字可展現北京方面的決心。據彭博對官方企業數據庫天眼查的數百家公司所做分析發現,中國大陸已有200多家半導體公司,註冊資本超過610億美元,其中很大部分來自和政府有關的實體,而且這些資本應該都會轉化為實際動用的資金。
彭博報導,全球推動晶片製造的一個陰影是中國大陸入侵台灣的風險,美國國防部預料北京可能在2027年動手,如此台積電占全球90%的最先進晶片供應將不保。
有鑑於此,曾任職於風險投資的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希望美國到2030年生產先進邏輯晶片比重能增加到20%。SIA則預測,美國在這方面市占率到2032年將由目前的零增至28%,成為僅次於台灣的第二大生產國。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