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20字
非洲東南部的坦尚尼亞在COP28聯合國氣候峰會期間簽署一項重大碳權協議,內容含6座國家公園的180萬公頃面積土地,將使坦尚尼亞成為非洲碳權交易市場的要角。
碳權新聞網站Carbon Credits.com指出,6座保育區分別為布里吉-查托(Burigi-Chato)國家公園、卡塔維平原(Katavi Plains)、烏加拉河(Ugalla River)國家公園、姆科馬齊(Mkomazi)國家公園、貢貝溪(Gombe Stream)國家公園及馬哈勒山( MahaleMountains)國家公園。
這份協議簽約方包括坦尚尼亞的國家公園管理處(Tanapa)及在地企業Carbon Tanzania。面積約94.5萬平方公里的坦尚尼亞以擁有4800萬公頃保育森林自豪,具備碳交易市場所需的龐大潛力。
協議內容除促成碳權交易,也著墨國家公園保育及管理,保障野生動物及自然生態體系,將讓坦尚尼亞在非洲碳權交易市場扮舉足輕重角色。
在這份協議之前,坦尚尼亞當地早先才達成另一筆供碳權計畫之用、面積達810萬公頃的協議,當時涉及的地區約佔坦尚尼亞陸地總面積的8%。
雖然開發商聲稱相關計畫都會遵循嚴格法規並造福當地社區,但批評者仍質疑協議所能帶來的真正效益,也引發當地人擔憂新殖民主義。然而這仍代表非洲各地有望開闢出大片土地專供碳權交易計畫。
隨各國尋求本世紀中葉達成淨零排放,碳權交易市場和氣候融資成為顯學。
當一噸二氧化碳從大氣中移除或避免排放時,就能獲得信用額度的碳權,被當成達標淨零排放的交易機制。南方世界等開發中國家擁有龐大碳捕捉量能(如生物多樣性的雨林)是供給方,尋求抵銷排放的西方國家與企業是需求方,形成基本供需。
然而跨國企業資助開發中國家的大型護林專案作為碳抵換不時傳出弊端。例如宣稱可封存多少碳,但技術上根本還沒落實,或聲稱保護多少面積森林免於砍伐,但這片森林本就不存在濫伐威脅,如此碳抵換完全無助於淨零排放,挨轟非法「漂綠」。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