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美推台灣國際參與 挑戰聯大2758決議成新戰場

本文共1526字

中央社 中央社

特派專欄

(中央社記者徐薇婷華盛頓30日專電)多年來,美國推動台灣有意義國際參與,但「一中」有如緊箍咒牢牢拴住國際組織。美方近來另闢新戰場,挑戰中國對聯大2758號決議的詮釋,試圖把台灣與決議脫鉤。這是否真能為台灣長年國際參與僵局解套?還得看能否累積足夠國際聲量。

第76屆世界衛生大會(WHA)5月21日至30日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由於中國壓力,台灣再度未受邀與會,連續7年遭排除在外。

對不少人來說,這個結果是在預料之中,不意外。即便台灣國際參與一向有聯合國(UN)最大資助國美國的支持,但中國近年來積極在聯合國體系及其他國際組織布局,安插中共官員至關鍵職位,讓這些組織堪稱如鐵板般踢不動。

根據美國國會「美中經濟暨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去年12月統計,目前共有32名中國籍人士在國際組織或聯合國機構擔任重要職務,包括在聯合國負責經濟和社會事務的副秘書長劉振民、世界貿易組織(WTO)副秘書長張向晨及國際刑警組織(Interpol)亞洲地區執委胡彬郴等。

這正是為什麼,即便近幾年美國及其他理念相近國家支持台灣國際參與的聲量日益高漲,也難帶來實質改變。

台灣國際參與面臨的最大敵人,是「一中原則國際化」。「一中原則」主張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並非所有國家都認同,但中共透過把持國際組織要職,強推自身主張,把台灣參與權與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捆綁,錯誤宣稱決議奠定「一中原則」,企圖把排除台灣的作法正當化。

事實上,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的2758號決議,僅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聯合國內中國唯一合法代表,並未提及台灣,也未處理台灣代表權問題。

或許是認知到不能再放任中共在國際上大打認知戰,美國推動台灣國際參與的策略在約一年半前出現重大轉變,開始公開挑戰中國對2758號決議的論述。

2021年10月21日,2758號決議通過滿50週年數天後,美國國務院亞太副助卿華自強(Rick Waters)在一場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活動上,公開指控中國錯誤使用(misuse)決議,阻止台灣有意義參與,引起外界不少關注與議論。

在此之前,美國跨黨派眾議員同年4月提出「台灣國際團結法案」(Taiwan International SolidarityAct),強調2758號決議僅處理中國代表權問題,並不涉及台灣及台灣人民,盼將相關論述正式入法。

法案雖未在上屆國會過關,但相關議員今年2月重提法案,眾議院外委會5月16日趕在WHA召開前以口頭表決方式無異議通過。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長年立場就是傾向「台灣主權未定論」,其「一中政策」僅認知(acknowledge)、但不承認(recognize)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說法,2007年面對時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以2758號決議為由,拒收台灣透過友邦諾魯轉交「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批准書時,也曾反映此說法「雖符合中國立場,但聯合國會員國並非普遍遵循此立場,包含美國」。但由於事涉敏感,美國鮮少公開做出類似聲明。

美國作法雖從過去的消極反駁,變成目前的積極駁斥,但若真要破除中國將2758號決議與「一中原則」劃上等號的謬論,光靠幾位零星官員偶爾對外發言恐不夠。

華府或許可以考慮,複製近幾年把「台海和平穩定」議題國際化的策略,讓2758號決議不等於「一中原則」變成美國與歐洲、亞洲盟友間的「共識」,並逐漸把相關論述納入國際文件,例如雙邊或多邊領袖聲明、七大工業國集團(G7)公報等,才可能在國際上形成一股足以抗衡北京謬論的聲量。

不過,此事涉及「一中」及台灣主權等敏感議題,美國在推動上勢必會遇到不少阻力。能否逐一拉攏「怕事」盟友,就要看美方的智慧了。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國際能源總署:2024全球電動車占比估增至20%
下一篇
富豪投資揭密最愛三標的 對股市、加密幣興致缺缺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