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專家之眼】非常可怕:AI人工智慧開發若缺少縝密監管

本文共1016字

聯合報 盧信昌/台大副教授

於過去近70年間,人工智慧(AI)的領域研究者早已從概念性的發想:圖靈測試、 有限理性,一路伴隨電腦科學、數位科技等的運算突破,逐步落實人工智慧先驅者與一代代專家的創意、聯想!

終而到晚近,更有在深度學習等的爆發性成就,像是谷哥集團的ALPHA-GO;足以嘗試不同於傳統的棋譜,挑戰成功在過去以來,由人類智慧應用所取得的應變能量與經驗積累。

自然的,因而開展出的商業應用與新創領域,像是在醫療診斷與影像檢查的判讀AI,以及利用自然語言得以透過對話方式,所產生的電腦指令、圖像與文字的生成,眾所周知的是CHATGPT。

這一類的複雜演算和簡易化的技術連結,雖能帶動經濟生產的進一層深化,像是挑戰醫師的法定權威,透過比對判讀與案例的資訊分享,即可以增加在第一線從事救護的醫技人員,有更高超的處置能力,乃至於優化遠端醫療的可能。

同時,華爾街的資本家與企業管理者,更有在獲利增長上的樂觀期待;像IBM公司總裁,Krishna,即在今年年初說明公司預定裁員三成人力的考量,主要是針對非面向顧客的幕僚與後勤人力。

於一片AI熱潮當中,迄今猶乏人思辨的,就是在既有的就業機會、職掌分工,乃至在往後的社會結構與組織管理上,會否產生特定族群的受到打壓,遑論是在哲學辯證、藝文創作與媒體報導上,喜歡論及卻莫衷一是的,倫理大衝擊。

有趣的是宣稱將裁員三成的IBM總裁,卻在完成了三分之一的裁員目標之後,改口了他早先的說法,轉成為是:我們需要監督人工智能的極致應用;並同時呼籲:必須進行類別化的「精確性監管」。他主張最不該做的,就是試圖以整體面和立法規則,試圖限制人工智慧的技術應用,因而有「生硬的監管」發生。

根據日經亞洲的採訪報導,Krishna表示,30%的非面向客戶的就業,可能會在五年內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如今他改口重申,某些重複性工作變得「不必要」,但並非是工作機會的整體消失。

就在歐盟與拜登政府的心意已決,甚至業內的領頭企業高管群,也紛紛主張對於人工智慧的應用,予以立法管制之際;這位新聞不斷的總裁,Krishna,已裁員約5000人;但他也自豪的說,IBM在今年第一季,新聘員工達2000人。

毫無疑問的,工作職掌、生活安排與社會組合,總能隨著時間推移而產生相對應的機制調整與必要改變。同時,人類社會一直需要有資本形成與新興技術,來取代繁冗無味的例行性工作,藉以釋放出能從事高附加價值的心靈開啟!

畢竟,追求靈性生活的觸發與人人精進,正是文明社會的集體成就。

歐盟與拜登政府的心意已決,甚至業內的領頭企業高管群,也紛紛主張對於人工智慧(AI...
歐盟與拜登政府的心意已決,甚至業內的領頭企業高管群,也紛紛主張對於人工智慧(AI)的應用,予以立法管制。 (路透社)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波音737起飛後驚見輪子脫落急折返 降落伴隨煙霧巨響
下一篇
日本央行出手干預日圓?美銀:會議之後可能採取行動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