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IMF:亞太已開發國因國內外因素抵銷大陸復甦成長動力

本文共911字

經濟日報 編譯劉忠勇/綜合外電

國際貨幣基金(IMF)周二發表在亞太區經濟展望報告,看好中國大陸復甦帶動區域經濟成長。但IMF也警告,通膨居高不下,西方銀行業困境所導致的全球市場波動會帶來風險。

IMF表示,中國大陸經濟在疫後恢復開放,對亞洲發揮關鍵作用,其經濟效益主要反映在消費和服務業需求、而非投資。

IMF在區域經濟展望報告中說:「亞太地區將成為全球2023年最有活力的主要地區,絕大部分受到中國和印度榮景的推動。」「與世界其他地區一樣,內需預料仍將是2023年亞洲經濟最大的成長動力。」

IMF表示,繼去年成長3.8%之後,亞洲經濟今年將成長4.6%,比10月預測高出0.3個百分點,對全球成長貢獻約70%。中國大陸和印度將分別成長5.2%和5.9%,是成長主力,不過亞洲其他地區的成長預料也將在今年觸底反彈。

IMF 4月公布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已將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由半年預測的2.8%下修為2.1%。

IMF也下修對日本、澳洲、紐西蘭、新加坡和南韓今年的經濟預測。IMF表示,「中國對外需求增強,會為亞太地區的已開發經濟體帶來一定緩解,但這種效果會被其他國內和外部因素所抵銷。」

IMF將日本今年經濟成長下修為1.3%,對南韓和新加坡均下修至1.5%。

不過,IMF將明年亞洲經濟成長預測下調0.2個百分點至4.4%,並警告前景面臨風險,像是通膨頑強甚於預期、全球需求放緩以及歐美銀行業壓力的衝擊。

IMF表示,「儘管目前為止,歐美金融業壓力波及亞洲地區的程度有限,但亞洲仍易受到金融形勢緊縮和資產突然失序而重新評價的影響」。

IMF也敦促除日本和中國外的亞洲各國央行保持緊縮貨幣政策以降低通膨,由於內需強勁等因素,通膨可能居高不下。

IMF評道:「短期內緊縮政策力道不足,日後勢必得不成比例地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以避免通膨更加僵固,如此更有可能出現更大幅度的經濟萎縮。」

IMF提醒,亞太地區經濟體可能也會出現中國大陸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連帶影響。IMF先前即估計全球緊張局勢可能會破壞海外投資,導致全球GDP長期損失2%。

IMF說:「考量到美中貿易爭端(包括對高科技產品貿易的新限制)以及與俄烏戰爭關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全球貿易進一步分裂的風險更加顯著。」

IMF報告說,「與世界其他地區一樣,內需預料仍將是2023年亞洲經濟最大的成長動...
IMF報告說,「與世界其他地區一樣,內需預料仍將是2023年亞洲經濟最大的成長動力。」美聯社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國際能源總署:2024全球電動車占比估增至20%
下一篇
富豪投資揭密最愛三標的 對股市、加密幣興致缺缺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