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FT:台美雙重課稅難題 反映中國外交壓力的財務風險

儘管台積電獲利創紀錄,又主宰晶圓代工市場,台積電的股價相較於全球同業都是折價。路透
儘管台積電獲利創紀錄,又主宰晶圓代工市場,台積電的股價相較於全球同業都是折價。路透

本文共665字

經濟日報 編譯簡國帆/綜合外電

英國金融時報(FT)Lex專欄分析,台美雙重課稅的外交兩難,都在勸退台灣企業在美國擴張業務的意願。多年來,懲罰性的雙重課稅一直都是未解的難題,現在美國希望提高國內晶片產量,一些政治人物也希望美國提供台積電等企業更好的條件,但任何變動都可能引發地緣政治問題。

分析指出,儘管台積電獲利創紀錄,又主宰晶圓代工市場,台積電的股價估值相較於全球同業都是折價,以未來獲利預估的本益比僅16倍。這個折價一部分是反映中國大陸武力犯台的風險。

隨著台積電的亞利桑那州廠持續動工,情勢也變得日益迫切。美國希望在境內蓋更多工廠,台灣官員五年多來也不斷要求達成協議,緩解雙重課稅負擔。

以台積電來說,在美國獲利的有效稅率可能超過50%,在美國的員工也可能被課重稅,三星電子等同業的稅額就低得多,因為美國和南韓簽有稅務協定。

但Lex專欄指出,台灣要達成類似協議的機率看起來很渺茫。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晶圓廠址通常需要超過1萬名勞工,三星電子的德州廠設施在去年宣布擴張計畫,勞工就已超過1萬人。

多數員工都是技能嫻熟的工程師,從當地徵才很困難,特別是在初期階段。半導體產業一直都為延攬與留住全球人才所苦,台積電可能傾向把現有的員工調到美國。

大家都想要一個折衷方案,但解決方案可能引發另一個困難的外交問題,美國未視台灣為一個主權國家,日和特殊稅務協議都可能會承認主權,而中國大陸可能視之為挑釁。

這類協議的複雜度和成本,暗示台灣的跨國企業無法輕易在美國設廠。反過來說,台積電股價的低估值可能不會因為在美國設廠而改變,投資人必須持續權衡中國大陸外交壓力的軍事和財務風險。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北韓發射衛星失敗 金與正矢言加強軍事偵察能力
下一篇
路透: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近日匯入台灣近億美元 投資台股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