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16字
本月來,大西洋兩岸銀行業危機頻傳,已觸動大宗商品價格下挫,原油價格首當其衝。不過,瑞銀(UBS)預期,年底前商品行情可望走高,反映美元疲軟和中國大陸需求增強。
道瓊社報導,瑞銀預估,未來12個月期間,大宗商品價格整體而言可望躍漲20%,並由能源和工業金屬領漲,而押注黃金也是不錯的避險方式。
瑞銀並列舉五個看漲商品後市的理由。瑞銀報告寫道:「我們的看法有下列因素支持:中國的復甦;聯準會(Fed)升息循環可望走到轉折點,觸動美元回軟;供應鏈方面仍有幾項懸而未決的問題待解,肇因於缺乏投資或地緣政治因素;主要消費國的庫存量仍偏低;以及天氣因素持續發酵。」
美元在冬季期間勁升,但近來銳氣大減,彭博資訊報導指出,這是因為三大力拱美元的支撐力道已減弱。一,疫情期間,資金遁入安全避風港避險,讓美元一枝獨秀。二,之前美國經濟堪稱全球最強,提供美元有力支撐。三,過去一年來,Fed快馬加鞭升息,讓美元得以續強。
然而,前兩大支撐力量已經消退,現在看來連Fed升息循環也接近尾聲,美國經濟甚至有滑向衰退之虞。這可能導致美元後市延續疲態。
美元作為全球準備貨幣的地位迄今屹立不搖,但美元的相對價值確實遭遇逆風。最近美國爆發地區銀行危機,目前為止已見到三家銀行倒閉,而這種情況可能加速經濟向下沉淪。再者,倘若銀行業體系承受壓力,特別是他國金融體系未遭遇類似風暴(瑞信崩垮被視為一次性事件,也未導致美元勁升),將削弱美元作為資金安全避風港的吸引力。
明尼亞波利斯聯邦準備銀行總裁卡斯哈里(Neel Kashkari)——今年在聯邦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FOMC)有投票權——上周末就表示,銀行業承受壓力,使美國提前面臨衰退風險。他雖避談5月3日下次FOMC開會時可能的決策結果,但仍強調Fed此刻正緊盯是否有發生信用緊俏的風險。目前,期貨市場顯示,交易員認為5月Fed進一步升息1碼(0.25個百分點)約為50%,但預料下半年Fed就可能開始降利率,那將拖累美元。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