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85字
台灣的總統出訪,總是過境美國比訪問邦交國更受外界關注,總統府對美國行程三緘其口,美國政府斟酌用詞,白宮國安會戰略溝通協調官柯比(John Kirby)脫口而出「訪問」,立即改口「過境」;蔡總統出發前的微妙氣氛,反映出美中台三方都高度關注此事,需要謹慎管理。
外媒披露蔡總統趁過境加州,會晤聯邦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後,中華民國總統過境幾乎成了每日白宮和國務院的例行記者會必考題,各家媒體無不想方設法探詢美國政府立場。
美國政府努力淡化蔡過境的敏感,稱這不是新鮮事,要北京別反應過度;同一時間,美國國務院中國處主任、亞太副助卿華自強(Rick Waters)被陸媒爆料密訪香港、上海和北京。
美國媒體接力報導,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與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私下通話,盼化解美中緊張。
從美中當前的緊張局勢看,前有北京後有共和黨的拜登政府,勢必給蔡總統尊榮備至,同時也要謹慎管理這場過境,避免風光過境變成過境危機。
國務院亞太助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史無前例地要公開說明蔡總統過境,卻又緊急喊停,反映出美國政府在拿捏對台釋放的善意,以及預判北京的預判。
麥卡錫會晤蔡總統之於北京,如芒刺在背,已經為這場過境埋下亮點和安全隱憂,白宮延續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時的說法,稱這是國會的獨立意志,過去總統過境與美國官員和議員互動,也都發生過,為蔡總統與美方可能的互動預留伏筆。
再三凸顯過境非官方與私人,以軟的一手安撫中方,北京沒有理由反應過度,是略帶強硬語氣,副國務卿薛曼(Wendy Sherman)上月說,希望北京不要以國會議員訪台為採取軍事行動的藉口。
在各種可能的劇本面前,台灣選擇低調以對,華府也在謹慎拿捏與台北之間的距離,一切仍充滿變數,需要各方高度關注,保持冷靜。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