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684字
聯合國轄下機構表示,去年全球貿易額飆至破紀錄的32兆美元,但今年第1季的商品貿易成長預料只剩1%,而且世界經濟趨緩之下,今年貿易將持續疲弱,地緣政治緊張與美中脫鉤仍是主要風險。
彭博資訊報導,據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UNCTAD)23日公布的報告,2022年上半年強勁的需求帶動總體商品貿易年增10%,但下半年成長開始放緩,第4季更年減約2,500億美元。
UNCTAD表示:「儘管經濟前景好轉,2023年全球貿易成長料將持續疲軟,下半年有可能增溫」。服務貿易表現優於商品貿易,預料第1季將成長3%。
另一有利因素是環境友善商品的貿易擴張,如電動車、非塑膠包材、風力發電機等。其他成長推手包括經濟前景改善、航運成本降低、美元走貶、服務需求高漲。
至於總經方面的下行風險,UNCTAD預測包括通膨攀升、利率上揚、公共債務增加、普遍不穩的地緣政治環境。美中脫鉤則是另一個造成全球成長壓力的因素。不過,UNCTAD也指出,縱使全球貿易展望仍不確定,估計正面因素將可彌補負面趨勢。
該機構預期,由於企業聚焦提升供應鏈韌性,2023年的國際貿易形態將受製造業「近岸外包」(near-shoring)和回流(reshoring)的影響。
近岸外包是指將生產過程移至接近目標市場之地,回流則是把製造活動遷回母國。這種策略可能會使「主要經濟體出現某種程度的脫鉤,導致國際貿易走向區域化」。
此外,綠色轉型的貿易政策,也將重塑商品和服務的全球流向。UNCTAD說,國際貿易形態預料會和全球經濟的綠色轉型更緊密連結。隨著各國把氣候承諾納入貿易和產業政策,對限制性貿易措施的憂慮,也許會改變全球貿易格局。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