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黃仁勳:AI能克服摩爾定律死亡 AI營收未來一年將暴增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路透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路透

本文共1123字

經濟日報 編譯簡國帆/綜合外電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表示,在摩爾定律終結後,人工智慧(AI)將持續推動科技往前創新。他也預期,AI營收占比未來12個月將從「微不足道」(tiny, tiny, tiny)成長到「相當龐大」(quite large)。

巴隆金融周刊(Barron's)與MarketWatch報導,黃仁勳22日在和媒體記者的視訊Q&A會議上,提出全面而樂觀的AI未來願景,「加速運算和AI已到來」,但摩爾定律的「基本動能已經告終」。

「摩爾定律已死」大規模客戶面臨大挑戰

他說,雖然半導體業者長期以來都能以每五年提高效能十倍,但現在不再如此,他相信AI的力量能驅動強大的效能成長。摩爾定律是英特爾共同創辦人摩爾提出,認為一顆晶片內的電晶體數量每24個月將約成長一倍,隨時間過去提供效能與成本效益。

在基礎設施部分,黃仁勳說,雲端服務供應商(也就是超大規模客戶)正面臨挑戰,因為AI模型規模預估每年將擴增十倍,這些模型需要大量伺服器效能,他預期這些需求將提振硬體銷售,「資料中心,就像世界各地的所有資料中心,都為摩爾定律終結所苦,所以輝達的加速運算解決方案幫助它們只要用一些繪圖處理器(GPU),完成過去要用上萬顆中央處理器(CPU)才能處理的工作」。

黃仁勳之前宣稱「摩爾定律已死」,表示相同成本的晶片效能每18個月倍增「已是過去式」,但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等主管認為摩爾定律依然「活得很好」。

超大規模客戶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就是試著在伺服器效能需求暴增之際,達成碳中和,而輝達提供的一個解方,就是用軟體資料庫改善運算式微影。黃仁勳說,採用這個資料庫不只能省錢,也能降低耗電,他預估一座晶圓廠能省下200億美元,接著能把省下的能源投資於其他地方,降低碳足跡。

黃仁勳樂觀看待AI未來願景

黃仁勳也解釋AI產業已經歷好幾個發展階段,第一個時代是發展晶片、軟體資料庫、以及AI必需的系統,第二階段包含影像和語言辨識等感知的突破,目前這波浪潮正在建立智慧能力,例如說明目前世界發生知識的理由,最後一個階段將是AI軟體與實體世界整合在一起,完成工廠自動化等工作。

而且,還有生成式AI。黃仁勳21日就表示「生成式AI已觸發科技的轉捩點」,將提高輝達晶片的需求,「完全是個新運算平台」。

他說,生成式AI目前占輝達過去一年營收的比率「微不足道」,但他預測這個趨勢將帶動相關營收的占比在未來12個月擴增至「相當龐大」,至於有多龐大,「現在還很難說」。

他也坦承生成式AI技術的限制與問題,但還有改善空間,對於AI未來與倫理道德的憂慮,輝達等科技業者可能很難監督用戶使用晶片的方式,但輝達願意去除不良因子,若有客戶打造邪惡AI,他會切斷服務。


延伸閱讀

輝達:人工智慧「iPhone時刻」到了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馬斯克置頂反跨性別者影片 安全主管辭職
下一篇
Fed升息和經濟疑慮全掃而空 美股料隨 AI 熱繼續穩步上漲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