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標普:亞太地區銀行不同於美銀行倒閉命運 關鍵在3原因

本文共574字

經濟日報 記者齊瑞甄/台北即時報導

全球信評標準普爾,今(22)日出具報告表示,與最近倒閉或不得不被拯救的全球銀行相比,亞太地區的銀行往往採用更傳統的模式。然而,這可保護該地區的銀行免受此類事件引發的市場動蕩的影響。儘管如此,融資渠道收緊和風險溢價要求提高等二級效應,可能不免會衝擊亞太地區的信貸市場和借款人。

標準普爾全球評級分析師 Eunice Tan說,「始於美國的事件引發的動盪尚未波及亞太地區,但傳染行為很難預測」。其根據題為「亞太地區信貸狀況特別更新:為何亞太銀行免受當前動盪影響」的文章得出的結論,主要有三大關鍵要點,包含,

一、對蔓延的擔憂。標普團隊認為,最近美國地區銀行業和瑞士信貸的麻煩動搖了信心,尚未看到任何有意義的蔓延延伸至亞太地區。換言之,融資渠道收緊和風險溢價要求提高等二階效應可能會影響該地區的信貸市場和借款人。

二、傳統商業模式。亞太地區的銀行往往是傳統的基礎廣泛的商業和零售銀行,與其他地區的一些銀行相比,它們通常擁有多元化的存款基礎,並且較少接觸複雜的業務內容,儘管亞太地區的利率制度存在顯著差異,但大多數受評機構似乎都對利率風險進行了令人滿意的管理。

三、考驗仍可能到來。中國大陸在擺脫COVID-19後的復甦可能會逐漸減弱,從而拖累亞太地區的增長勢頭。同時,全球需求放緩可能會對該地區以出口為中心的經濟體和借款人的信譽造成壓力,進而削弱銀行的資產質量。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歐媒:澤倫斯基喊話速入北約 再揭歐洲內部分歧
下一篇
日經:Sony攜手台積電 在熊本打造「半導體銀座」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