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385字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21日詳細說明這家晶片製造商期望如何加速人工智慧(AI)與下一代晶片製造的發展,推出意在讓晶圓代工廠更快蝕刻更小電晶體的軟體,還有一系列企業AI產品。
cuLitho技術為晶片製造商帶來助力
黃仁勳在輝達年度的GTC開發者大會上,介紹cuLitho軟體資料庫,根據運算式微影(運用演算法改善把不斷縮小的電晶體,蝕刻到矽晶圓上的過程)改善。「cuLitho」名稱的「cu」,即取自輝達的CUDA平行運算的應用程式平台。
輝達表示,晶圓代工廠台積電和電子設計公司新思科技將使用這個資料庫,而晶片設備製造商艾司摩爾(ASML)將和輝達合作,把對圖像處理單位(GPU)的支持,整合到微影軟體上。
黃仁勳在聲明中說:「晶片業是舉世幾乎所有產業的基石」,「由於微影有物理限制,輝達推出cuLitho、以及和台積電、艾司摩爾與新思科技的合作,允許晶片業者提高產量、降低碳足跡,也奠定2奈米以下製程的基礎」。
cuLitho設計師辛格(Vivek Singh)在記者會上並未評論cuLitho的價格和商業模式,但提到cuLitho能在重要之處幫助晶片製造商,「我們已進行…各種整體擁有成本的分析,也分析了每個重要單一面向-成本、生產力、產出、功率、空間-使用cuLitho會帶來龐大優勢」。
輝達表示,cuLitho允許輝達用DGX H100 GPU基礎資料中心的500套系統,完成原需使用40,000套GPU基礎系統的相同工作,能夠減少耗能與需要的空間,也能降低環境影響,過去要花好幾周的製程現在只要一夜就能處理。
台積電(2330)(2330)總裁魏哲家在輝達提供的聲明說,「cuLitho團隊已達成令人讚揚的進展,藉由把昂貴的運作轉移到GPU,加速運算式微影」,「這個發展為台積電部署反向光學微影(ILT)及更廣泛運用深度學習技術,開啟了辛讀可能性,對半導體微縮有重大貢獻」。
艾司摩爾執行長溫彼得(Peter Wennink)也說,cuLitho「應能為運算式微影帶來莫大好處,當然也有半導體微縮」。
輝達成為AI關鍵領導者
輝達去年9月就推出新的晶片架構「Ada Lovelace」,當時黃仁勳宣稱摩爾定律「已死」,因為矽晶圓變得貴太多了。輝達多年來也不斷在微晶片開發開發軟體生態系,促使一些分析師開始把輝達當成一家快速崛起的軟體業者。
此外,輝達21日也推出新的AI服務,以民主化AI、並且成為AI的關鍵領導者。輝達為開發者推出四種新平台,幫助建立專業AI模型:L4供AI影音使用,L40供圖像生成使用,H100 NVL供類似ChatGPT的大型語言模型部署使用,Grace Hopper則供推薦模型使用。
輝達表示,Google Cloud為L4平台的早期採用者,正整合到Google的Vertex AI機器學習平台,成為輝達「最大規模」的AI合作計畫。Grace Hopper和 H100 NVL將在下半年推出,L40已上市。
輝達也推出讓企業用瀏覽器即可取得AI模型的DGX Cloud服務,每月3.7萬美元,形容這是「AI的iPhone時刻」。該公司也推出能以其NeMo與Picasso服務,處理語言、圖像、影音及3D的Foundations模型建立服務。
延伸閱讀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