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900字
瑞信集團發行的兩類債券正發出警訊,提醒市場瑞士央行拋出的救生索可能不足以穩定這家陷入困境的銀行。
瑞信旗下控股公司近760億瑞郎(820億美元)自救(bail-in)優先債和額外一級資本(AT1)債券,目前已跌至反映該公司已陷入困境的價位。根據瑞士金融監管部門Finma的規定,如果監管機構出手保護瑞信存款人,AT1債券將被註銷,而自救優先債將被轉為股權。如果瑞信的資本適足率低於預定水準,AT1也有減損之虞。
依據金管會上周公布,國內銀行、證券、保險業對瑞信共曝險1,573億元,加上銀行財富管理銷售瑞信商品、投信基金投資等,合計共曝險2,293億元。一旦瑞信債券出現減損,金融業或國內投資人恐也蒙受損失。
歐洲國家和瑞士當局在歐債危機後推出可自救債,以確保納稅人不會先於投資人承擔損失。AT1債券則是在全球金融危機後問世。
自救優先債17日雖然走高,但仍處於深陷困境的價位,2026年10月到期票面利率2.125%的票據交易價只有面值的66%。與此同時,瑞信發行的不受此類損失影響的債券及其中可換券的債券同日上漲,2026年4月到期票面利率1.5%的債券交易價格接近面值的82%。
彭博行業研究高級信貸分析師居魯士指出,「瑞信的債券價格反映遭清算可能性很高,債券持有人將蒙受損失」。
瑞信美元債上周五上漲,下午2027年到期票面利率1.305%的債券每1美元面值上漲4美分,交易價位為面值的64%。另據CMAQ定價,瑞信信用違約交換合約(CDS)成本17日再漲,達到3,000個基點左右,不過波動甚大。
ING銀行高級信貸分析師柯索能指出,「自救債利差擴大反映市場對這家銀行體質感到憂心」。
彭博行業研究分析師居留士指出,如果央行提供的流動性被視為不足,或者瑞士政府要求立即實施可能導致分拆的辦法以保護瑞信在瑞士國內的銀行業務,自救(bail-in)就會啟動。
瑞信有350億瑞郎的普通股權一級資本(CET1),這是在任何干預情境下的第一個承擔損失的緩衝資本,其次是160億瑞郎的AT1債券,然後是總值598億瑞郎的自救優先債。
此外,瑞信還有少量可能受到影響較舊的二級資本債券。
延伸閱讀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