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69字
美國第一共和銀行在股價暴跌後獲同業300億美元存款的挹注,讓市場回穩,背後是「三J」串連出力。
本周二,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聯準會主席鮑爾(Jay Powell)與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Jamie Dimon)——他是2008年金融危機後僅存仍主管大型放貸機構的銀行老將——多次透過電話,討論結合幾家美國大型銀行,協助強化市場對金融體系信心。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名字都是J開頭的三個人,借鑑資深銀行業律師Sullivan & Cromwel的Rodgin Cohen提出用額外存款支撐第一共和銀行度過難關的想法。該銀行股價重挫,因為投資人擔心它會被迫以巨額虧損出售抵押貸款投資組合,應付存款外流。
戴蒙找來手下銀行人員負責向外聯絡工作,周三上午先獲得美國其他三大貸款機構——美國銀行、富國銀行和花旗集團——承諾加入,隨後進行更多視訊和通話,其中一通甚至有十幾位執行長、葉倫和高階銀行監管官員共同參與。
戴蒙和葉倫在後者的華府辦公室當面敲定細節後,11家銀行才在周四共同宣布,同意存300億美元到第一共和銀行。
參與討論或聽取簡報的人士堅稱,監管單位沒有施壓或做出特別承諾,說服各家銀行加入行動。它們的存款按市場利率收息,但金額太大超過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擔保範圍,意味如果第一共和銀行倒閉,這幾家大銀行將面臨虧損,除非聯邦監管機構也宣布第一共和銀行具有系統重要性。
大部分的銀行很快就決定要「共襄盛舉」。參與銀行裡有一位知悉討論過程的人士說,「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和復原力占有相當高的優先順位,我們認為這樣做很正確」。
各銀行在第一共和銀行的存款金額大致與自身擁有的存款規模有關,前四大貸款機構各存50億美元,紐約梅隆銀行、PNC、道富、Truist和美國合眾銀行各存10億美元。兩位消息人士說,摩根士丹和高盛兩家投資銀行的存款基礎相對較小,是最後加入的銀行業者之一,各存25億美元以表達支持。
消息人士表示,雖然第一共和銀行沒有外援、最後也可能安然無事,但此事「不能冒險」。
延伸閱讀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