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FT:歐盟將限制來自中國的綠色科技進口

本文共1037字

經濟日報 編譯簡國帆/綜合外電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歐盟執委會將在16日公布一項計畫,要限制來自中國大陸的綠色科技進口,對採用中國大陸產品的公共合約投標業者降級,買主也更難取得補貼,以更積極處理中國大陸主宰太陽能面板和熱幫浦等產品供應的問題。

FT引述「淨零碳排產業法」草案指出,有投標政府採購合約的業者,若使用的產品為來自在歐盟市占率超過65%的單一國家,將被降級。類似規範也將適用於補貼消費者購買的所有政府計畫,知情人士說,「中國就是典型範例」。

草案形容,分散供應是評估投標的重要環節。這項草案也將評估投標者的環境永續性,而這可能不利中國大陸產品。草案指出,中國大陸在太陽能面板部分零組件的市占率超過九成,也可能擴大對渦輪生產和電動車等其他供應鏈的掌控。

草案警告,在風力渦輪和熱幫浦等歐盟仍居強勢的產業,「我們的貿易收支日漸惡化」,因歐洲製造商的能源與輸入成本持續增加。歐盟希望透過干預市場,在2030年前提高歐盟的綠色科技生產占比到40%,扭轉這個趨勢。

不過,知情人士說,歐盟執委會對修改公共採購規則的建議,可能違反國際法規,因為世界貿易組織(WTO)禁止歧視性的政策,「符合我們的WTO義務、我們政府採購協議義務,很重要」,必須確保不會形成「某種綠色保護主義,我們也不想讓民間和政府的綠能轉型變得更貴」。

報導指出,在歐盟執委會內部討論後,仍可能先調整草案內容再發布。在俄烏戰爭讓歐盟察覺太過仰賴俄羅斯天然氣後,歐盟已坦承對中國大陸乾淨科技的依賴也不遑多讓,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已呼籲歐盟,「降低」對中國大陸的「曝險」,尋求減少對中國大陸製造品的依賴,也更靠攏美國對中共政權的嚴格立場。

歐盟執委會也將尋求提振還在萌芽階段的碳捕捉技術,將要求大型石油天然氣鑽探業者承諾,在2030年前每年貯存5,000萬噸的二氧化碳,每家公司都將被設定個別目標。非政府組織Clean Air Task Force政策主管波諾特形容,這些目標是「全球首創」。

歐盟執委會16日也將發表另一項針對重要礦物材料的提議,要促成境內業者用綠色科技開採鋰與其他礦物,將推出更嚴苛的環境措施,以限制進口,文件的最終版本仍待敲定。

在歐盟執委會發布提案後,須經歐洲議會和成員國國會同意,這個過程最常要花上兩年。

WTO官員透露,中國大陸15日要求,執行嚴格環境貿易措施的歐洲國家,都要提交書面報告給WTO,供WTO成員國討論這些措施的法律基礎、對貿易的影響、是否符合國際規範、以及對開發中國家的可能衝擊,一開始將先瞄準歐盟的碳邊境稅。

歐盟執委會將在16日公布一項計畫,要限制來自中國大陸的綠色科技進口。美聯社
歐盟執委會將在16日公布一項計畫,要限制來自中國大陸的綠色科技進口。美聯社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加拿大阿爾伯塔省投資管理公司CEO稱中國大陸資產便宜得離譜
下一篇
AI帶動經濟 美受益最大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