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DHL全球連結程度指數:中美經貿脫鉤 無損全球化的堅韌

本文共1353字

經濟日報 記者楊文琪/台北即時報導

DHL與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NYU Stern School of Business)公布「DHL 2022全球連結程度指數(Global Connectedness Index;GCI)」報告,是疫情流行期間第一份有關全球化發展的全方位科學評估報告。全球連結程度指數追蹤171個國家與區域的四大關鍵國際流動,包含貿易流、資金流、資訊流與人流;在最新發布的報告中,台灣排名全球第17名,較兩年前上升兩名,在亞太區國家中排名第四。

根據最新報告,即使受到新冠疫情和俄烏戰爭等事件的衝擊,國際流動在近兩年仍展現韌性。DHL 全球連結程度指數在2020年經歷小幅下降後,於2021年開始回升並超過疫情前水準。儘管部分流動的增長趨緩,整體而言在2022年仍持續成長。到2022年的年中,國際貨物貿易較疫情前水平高出10%。2022年的國際旅行較 2019 年水平低37%,但相較於2021年已增加一倍。

DHL國際快遞全球執行長John Pearson表示:「最新的DHL全球連結程度指數報告駁斥了對全球貿易衰退的預測。全球化不僅是流行字彙,更是推動世界前進的強大力量;這股力量能打破壁壘、開放市場,並創造無數機會,推動個人、企業和國家的繁榮發展。」

DHL國際快遞台灣總經理黃湧君補充:「台灣在最新報告中的整體排名上升,在亞洲排名僅次於新加坡、馬來西亞跟南韓。這點凸顯台灣企業強大的適應力跟經貿實力,即使面對後疫情時代的持續挑戰,仍展現韌性跟國際競爭優勢。DHL國際快遞致力於推動全球貿易,也承諾將繼續支持台灣企業連結全球。」

中國大陸與美國:地緣政治競爭破壞連結

根據DHL全球連結程度指數報告,陸美兩方正在進行多重脫鉤。根據貿易、投資、資訊及人員流動(例如,貨物出口、併購交易和科研合作)等11項連結領域評估,自 2016 年以來,美國對中國大陸的貿易流動在11 個調查領域中有8個領域呈現下降。中國大陸對美國的貿易流動在十個領域中則有七個出現下降,甚至是大幅降低。

儘管如此,中美之間的連結仍然遠超過其他沒有共同邊界的跨國流動。此外,截至目前為止,陸美兩方脫鉤並未導致敵對國家聯盟間的全球流動產生進一步的分裂。

全球連結性最高國家:荷蘭位居榜首

在2022年DHL全球連結程度指數國家排名中,荷蘭再度成為全球連結性最高的國家。新加坡總體排名第二,而其國際流動規模相較於國內流動排名第一。英國則是全球流動分佈最廣的國家。台灣整體排名為第17名,並在全球流動分佈廣度方面排名第26名,較兩年前上升五名。

無足夠證據顯示區域化已成趨勢-國際流動平均距離有所增加

DHL全球連結程度指數的分析顯示,全球化已走向區域化的預測並非事實。在過去 20 年內,跨國貿易、投資、資訊和人員流動的平均距離持續增加,在新冠疫情期間,貿易流動甚至延伸到更遠的距離。近期唯一呈現明顯區域化的是人員流動,主因在於新冠疫情期間旅行模式的改變。

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未來中心高級研究員Steven A. Altman指出:「目前仍無法定論貿易模式是否將走向區域化。許多企業及政府選擇近岸生產以實現供應鏈區域化,以期帶來巨大商業利益。然而,由於超過一半的貿易已在區域內進行,在通貨膨脹率居高不下、經濟增長放緩、貨櫃運輸費用降低的情況下,長距離貿易仍占有相當優勢。」

DHL全球連結程度指數報告。DHL提供
DHL全球連結程度指數報告。DHL提供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颱風小犬進逼 日本氣象廳預測不排除登陸台灣
下一篇
本周開盤前 五件國際事不可不知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